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邮出思念 寄出感情
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文章字数:1460
    商县邮电局

    门前铜雕——投递

    门前铜雕——寄信

  2月27日,冒着冬的余寒,带着春的希望,记者穿过市区的高楼,沿着热闹的西背街,来到商州区西背街41号,看到了隐于老街里的老建筑——商县邮电局。
  小楼安安静静地伫立在热闹的街道上,它是一座灰色的两层小楼,楼顶上有“商县邮电局”繁体大字,其上镶有大大的五角星,强烈的年代感扑面而来,和周围具有现代感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向市民探寻邮电局的故事。楼前的环卫工人忙着打扫卫生,对小楼的情况不甚了解。推着推车卖爆米花的老者说:“我过来做生意时邮局里面就没有人办公了,具体历史我也不清楚。”邮局旁边的便利店老板说:“我从小在商县长大,后来去了外地工作,还通过邮局寄过信件,但是邮局的历史实在太长了,我记得的也很少。”附近的居民换了一批又一批,了解详细情况的已无几人。
  带着些许遗憾,顺着狭长的小巷道往出走,记者遇到正要外出锻炼身体的王学斌,他对记者说:“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我家就在老邮局附近,离老邮局不超过二百米,我小时候还经常和小伙伴们去邮局的院子里面玩耍,几十年时间一晃而过,看着眼前的老邮局,我就想到小时候大厅的柜台里邮电工作人员忙碌地处理每一封邮件,耐心地帮助大人接通每一通电话的热闹景象,那时候,看着他们绿绿的衣服,我总是羡慕不已。”
  王学斌边走边说,向记者介绍起了他与老邮局的故事。1970年1月30日,他在商县出生,从他记事起,邮局就一直在,据了解,小楼是在1954年建立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商洛市第一幢两层十间、砖木结构楼房邮电生产楼。以前商县城区人口不多,在他记忆中邮局进门后里面是个水泥修的柜台,大厅西面有接打电话的小格子,东面有桌子,供发电报的人填写电文,当时长途电话必须由柜台里的工作人员接通后外面的人才能打电话,那会儿除了单位有电话,其他的都要到邮局打。王学斌说:“我当时年龄小,没有往出打过,但在1992年参加工作后在河南焦作邮局给单位打过长途电话,我打到单位,先填单子,然后等着邮局工作人员帮我接通,接通后才能打长途电话。1992年以前商县的电话号码还是四位,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单位的电话号码是2228,我们单位是原商洛地区物资局。”
  王学斌陪记者在街边的椅子上坐下,谈起了他当兵的往事。他当兵的时候商州还叫商县,在1988年才改成商州,当时他跟家里联系全凭写信,那时还有邮递员上门给送信。他1987年11月12日入伍,新兵连在甘肃敦煌,三个月新训后他被分配到青海格尔木三年,1988年,因为父亲得了食管癌,他当了三年兵就复员了,1990年12月13日回到家。王学斌说:“准确地说,我当了三年零一个月零一天的兵,入伍的时间、复员的时间我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也是第一次走出商洛。刚出去时特别想家,当时敦煌到处都是戈壁滩,记忆中我每次给家里寄信,父亲回信的时候还要把我信里的错别字改一下,然后随信再寄给我。”谈起父亲,王学斌的眼里满是思念。由于城市建设,很多对于当地有着特别意义的老建筑消失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在一些城市的老街里,这样的建筑却是一代人的记忆。
  据王学斌介绍,邮局的大厅业务好像是1990年左右停办的,具体时间他也记不清了,当时大厅业务停办后电报房还在后面院子里办公。如今,小楼外墙上挂有“商洛市历史建筑”标识牌,编号是SZQ-0003,2021年5月由商州区人民政府公布。
  商县邮电局是商洛最早的邮政快递系统,当时的挂号信平信都是通过这里收发,从前车马很慢,感情就从邮局发出,随着一封封信件,一个个电话跨过千山万水飘到亲人身边。如今信息高速发展让人们远隔万里也能实时通话和交流,小楼从曾经的热闹非凡到如今安静地伫立,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