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文章字数:1208
本报讯 (通讯员 代绪刚 杜涛)3月4日,笔者从商南县发改局获悉,2023年以来,商南县以“四抓四促四提升”为载体,全方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着力提升企业家满意指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商南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抓政策促发展,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围绕资金扶持、奖补政策、维权机制、问题反映解决机制等9个方面,出台《商南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等一揽子助企惠企政策措施。全年减税降费1.35亿元、留抵退税704万元,发放各类助企贷款24.19亿元,奖补142户企业和22名企业家1000多万元。持续推进“百名局长行长联企业纾难解困”等10余项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创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抓资金促项目,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用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项目贷款、民间资本推介、民间投资贴息贷款等各项支持民间投资政策,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项目资金短缺等短板难题,用活用好苏陕、津陕、陕南、高质量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全年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16.94亿元,为68家企业拨付专项资金2.83亿元、化解债务1.05亿元;投入财政资金2700万元,奖励扶持100家纳规入统企业,新增市场主体1755户,招引项目58个、总部经济2家。持续推行政银企座谈会,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抓环境促服务,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效能。建立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聘请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开通“商南民企之声”服务热线电话,提供全天候便民热线、办事查询和综合投诉等服务。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及诉求进行受理、转办和反馈全过程闭环管理,压缩企业手续办理时间,简化各类惠企政策执行程序,开展“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商事集成注册等改革。建立健全县委、县政府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早餐会制度、民营企业家列席重要会议制度、政银企座谈会议制度、民营企业解困机制,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抓联系重点企业“定期研判、汇报交账、及时回应”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一企一策”帮扶制度,围绕审批、立项、用地、融资、用工、产销等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纾困解难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减轻负担和压力。
抓创新促升级,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依托秦创原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省级创新驱动试点县创建为抓手,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8家,全县在库“五上”企业累计达149家,一批民营企业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先后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培育“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个,完成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友林环保、金石工贸、东正化工、宏昌建材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达沃鑫、中剑实业、硕亿水晶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中钒昌盛被认定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瞪羚企业,实现了瞪羚企业零的突破。
抓政策促发展,提升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围绕资金扶持、奖补政策、维权机制、问题反映解决机制等9个方面,出台《商南县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等一揽子助企惠企政策措施。全年减税降费1.35亿元、留抵退税704万元,发放各类助企贷款24.19亿元,奖补142户企业和22名企业家1000多万元。持续推进“百名局长行长联企业纾难解困”等10余项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创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抓资金促项目,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用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项目贷款、民间资本推介、民间投资贴息贷款等各项支持民间投资政策,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聚焦民营企业发展项目资金短缺等短板难题,用活用好苏陕、津陕、陕南、高质量发展等各类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项目建设。全年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16.94亿元,为68家企业拨付专项资金2.83亿元、化解债务1.05亿元;投入财政资金2700万元,奖励扶持100家纳规入统企业,新增市场主体1755户,招引项目58个、总部经济2家。持续推行政银企座谈会,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抓环境促服务,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效能。建立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聘请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开通“商南民企之声”服务热线电话,提供全天候便民热线、办事查询和综合投诉等服务。对企业反馈的问题及诉求进行受理、转办和反馈全过程闭环管理,压缩企业手续办理时间,简化各类惠企政策执行程序,开展“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商事集成注册等改革。建立健全县委、县政府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早餐会制度、民营企业家列席重要会议制度、政银企座谈会议制度、民营企业解困机制,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抓联系重点企业“定期研判、汇报交账、及时回应”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一企一策”帮扶制度,围绕审批、立项、用地、融资、用工、产销等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纾困解难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减轻负担和压力。
抓创新促升级,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依托秦创原平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省级创新驱动试点县创建为抓手,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全年新增“五上”企业18家,全县在库“五上”企业累计达149家,一批民营企业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先后建成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培育“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个,完成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项,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友林环保、金石工贸、东正化工、宏昌建材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达沃鑫、中剑实业、硕亿水晶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中钒昌盛被认定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瞪羚企业,实现了瞪羚企业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