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蒿坪村的强村富民之路
本报记者 马泽平 见习记者 杨若阳 孙远飞
文章字数:1308
  位于大山深处的镇安县庙沟镇蒿坪村,交通不便,人口较少。这个只有456户村民的小村庄,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很稳健。当地土特产线上和线下热销,村里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当起“新农人”,去年村集体经济达到40万元,并且有望在这两年突破100万。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带着疑问,3月6日,记者走进镇安县庙沟镇蒿坪村一探究竟。
  从庙沟镇政府出发,沿着弯曲的乡村道路前行10公里,道路两边到处都是坎边桑和密植桑园,蒿坪村就位于这连绵的桑林之中。
  “别小看这坎边桑,随便一棵都是几十年的树龄,是我们村民致富的宝贝。”蒿坪村晶源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阴生芳一边用手轻抚粗壮的树干,一边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蚕桑是蒿坪村的传统产业,几十年前勤劳的蒿坪人为了发展经济,又不耽误种庄稼,就探索出了地坎边种桑养蚕的模式。如今,蒿坪村又发展了几千亩密植桑园,光去年养蚕就600张,收入150万元。”
  在镇安,随着市场蚕茧价格的波动,不少村庄都放弃了养蚕,而蒿坪村却让蚕桑传统产业实现蝶变,创办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打通蚕桑发展的产业链,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蒿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召卿向记者介绍,从2017年开始,蒿坪村大力推动蚕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行小蚕共育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省力节本的技术提升。2019年,蒿坪村成立镇安县晶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资金200万元建成蚕桑深加工厂房,开始从缫丝到丝织品深加工的产业延伸,建成蚕丝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养蚕工厂发展壮大的几年里,村上形成了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秉承着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宗旨,广泛吸收农民参与蚕桑产业发展,养蚕逐渐由农户零星分散转向企业大户规模养殖。
  “我们村现在已经有完整的蚕桑产业链,从种植、养蚕到蚕丝加工,可以说是‘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注册创立的‘红双喜’‘锦绣前程’品牌蚕丝销售很旺。”阴生芳说,“今年我们计划生产200床蚕丝被,仅这一项收入超过40万元。”除了蚕丝被,蚕桑产业衍生出的蚕沙枕、桑葚酒等“百神山”系列产品也叫响了乡村特色品牌。
  看着家乡蚕桑产业带动乡亲致富,年轻的曾博也返乡创业,在村里担任副主任,并领班创建了蒿坪村药王沟食用菌产业园。
  “羊肚菌适宜生长在温度20℃和湿度70%、海拔在800—1000米的环境,药王沟海拔800米左右,很合适羊肚菌生长。”曾博说。药王沟食用菌产业园流转了15亩土地,建了35个大棚,发展种植栗蘑、羊肚菌、茶树菇等食用菌30万袋,产品线上和线下卖得很好,年产值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去年收入达到11万元。蒿坪村还将再新建标准化大棚,种植羊肚菌8万袋(8亩)、栗蘑20万袋,预计实现利润45万元,可带动周边群众务工560人次。
  除发展蚕桑和羊肚菌产业外,杨召卿还带头领办了向明烤烟专业合作社,带领70多户烟农发展烤烟种植烤烟1500多亩,年产值达420万元。
  “蒿坪隧道打通后,镇安县城到庙沟镇政府只用30分钟车程,镇上已经开始引导村上启动蚕桑产业延链计划,目前已建成桑果采摘体验园、桑蚕文化展示中心、蒿坪蚕桑研学基地,并且继续以蚕桑深加工为主线,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进蒿坪村三产融合,让蒿坪村走上致富之路。”庙沟镇党委书记曹锋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蒿坪村围绕各项产业蓄势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