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冷水鱼成为富民“热”产业
文章字数:799
本报讯 (通讯员 李晓东)近年来,山阳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冷水鱼产业转型升级,使冷水鱼成为富民“热”产业,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科学规划,提升产业引领力。山阳县邀请专家团队深入考察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统筹推进冷水鱼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以延坪、漫川、南宽坪为中心,以鲟鱼、金鳟、虹鳟、锦鲤鱼、鲈鱼等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冷水鱼产业集群。目前,发展规模以上冷水鱼养殖场5家,3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辐射发展冷水鱼养殖面积350亩,产量750余吨,预计年产值2600万元。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支撑力。山阳县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与新品种,实行水产科技特派员分片包抓机制,强化同周边县区交流合作,积极学习引进尾水治理、冷水鱼养殖、鱼病防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组织开展水产科技技术培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标准化养殖水平。目前,下沉水产科技特派员6名,组织开展冷水鱼生态养殖实用技能培训5场300余人次,引进冷水鱼新品种500万尾。
利益联结,提升产业驱动力。山阳县构建“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养殖公司和产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养殖能手共同投入生产运营资金,共同经营产业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培育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领军型”养殖企业4个,带动参与养殖群众500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产业融合,提升市场营销力。山阳县以“三产互动、农旅融合”为目标,深入实施冷水鱼品牌战略,积极融合周边文旅资源,设计优化“一站式”旅游线路,推广以“赏鱼、钓鱼、吃鱼”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全力打造集产业养殖、休闲餐饮、文旅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转型升级。目前,认证无公害水产品6个,注册“秦岭冷泉鱼”冷水鱼商标1个,开发冷水鱼深加工产品2个、旅游线路2条,年综合收入350万元。
科学规划,提升产业引领力。山阳县邀请专家团队深入考察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统筹推进冷水鱼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发展,着力打造以延坪、漫川、南宽坪为中心,以鲟鱼、金鳟、虹鳟、锦鲤鱼、鲈鱼等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冷水鱼产业集群。目前,发展规模以上冷水鱼养殖场5家,3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辐射发展冷水鱼养殖面积350亩,产量750余吨,预计年产值2600万元。
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支撑力。山阳县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与新品种,实行水产科技特派员分片包抓机制,强化同周边县区交流合作,积极学习引进尾水治理、冷水鱼养殖、鱼病防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组织开展水产科技技术培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标准化养殖水平。目前,下沉水产科技特派员6名,组织开展冷水鱼生态养殖实用技能培训5场300余人次,引进冷水鱼新品种500万尾。
利益联结,提升产业驱动力。山阳县构建“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养殖公司和产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鼓励引导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养殖能手共同投入生产运营资金,共同经营产业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培育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领军型”养殖企业4个,带动参与养殖群众500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产业融合,提升市场营销力。山阳县以“三产互动、农旅融合”为目标,深入实施冷水鱼品牌战略,积极融合周边文旅资源,设计优化“一站式”旅游线路,推广以“赏鱼、钓鱼、吃鱼”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全力打造集产业养殖、休闲餐饮、文旅观光于一体的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转型升级。目前,认证无公害水产品6个,注册“秦岭冷泉鱼”冷水鱼商标1个,开发冷水鱼深加工产品2个、旅游线路2条,年综合收入3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