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特色产业生机勃勃 振兴路上步履铿锵
本报记者 马泽平 见习记者 孙远飞 杨若阳
文章字数:1911

    兰花产业园俯瞰图

    渔坪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内务工人员在捕捞

    营胜村五味子育苗

  营胜村五味子成熟鲜品1公斤要卖60元,育苗卖到全国各地;正河村以兰为媒,每年保底分红9万元,实现了“一片绿叶带富一方百姓”的佳话;渔坪村借助一股甘甜的山泉水发展冷水鱼养殖,产品畅销西安市场,深受客户青睐……
  近年来,镇安县高峰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在“特”字产业文章上下功夫,拓宽多元增收路径,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推动全镇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种植五味子 挺起“硬”腰杆
  3月5日,正值春耕春播育苗的“黄金期”,镇安县高峰镇营胜村五味子产业基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给挂果期的五味子施农家肥。不远处的五味子育苗基地里,几名妇女有说有笑地忙着选苗。
  “集体空,没人听;集体有,跟着走。”营胜村党支部书记樊小琴说,“发展五味子特色产业种植,不仅让村集体经济的腰杆‘硬’起来,还让大山里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在营胜村,药食同源的南五味子满山都有,每年夏季,当地群众都会趁农闲进山采摘野生五味子来晒干卖钱。2021年,营胜村流转群众撂荒地,开始大力发展五味子种植和育苗。去年,全村种植五味子300亩左右,育苗10万多棵,光五味子一项,村集体经济就收入6万多元,带动4户五味子种植大户收入30多万元。据了解,该村去年依靠五味子种植、烤烟生产、入股分红等收入12万元。
  “从去年农历九月到今年开春,五味子幼苗一直供不应求,处于热卖状态,今年我们又流转50亩土地,育苗70多万株五味子,光这一项村集体经济就有望突破50万元,将带动村民致富路子走得更稳实。”樊小琴说。
  以兰兴业 锦上添“花”
  走进秦岭深处的中国·镇安兰花产业园,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为主材的建筑里,成千上万盆不同品种的兰花姿态各异、吐露芬芳,吸引了众多游人慕名前来观赏和购买。
  正河村五组村民邓丽因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出远门,要留在家里照料,孩子还在上大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自从村上有了兰花产业园,邓丽就被外地兰花老板雇佣着长期在产业园上班,一年收入超过8万元。
  “每天我按时来产业园上班,这里都是智能大棚,操作起来方便,活也轻松,又离家近,每月有固定收入,真的很满足。”邓丽高兴地说。
  兰花产业园通过“放水养鱼”的方式,吸引了河南、西安、浙江等地的兰花企业及种植大户38家入驻,给正河村带来人气和活力,带火了村上的服务产业,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依靠兰花产业,我们村集体经济一年收入28万元,全村在兰花产业链从事就业、货运、餐饮、民宿等高达数千人。”正河村党支部书记杨自有介绍,去年春天,在兰花产业园举行的陕西第十六届兰花交流会3天时间里,光村上一家传统糕点手工作坊就挣了8万多元,正河村正紧抓发展机遇,以兰花产业为指引,加大文旅融合发展步伐,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让这里的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巧借一股水 发展冷水鱼
  渔坪村地处高耸的北阳山脚下,宽敞的冷安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有5个小组345户1250人。北阳山喀斯特地貌产生的暗河从渔坪村的溶洞流出,冬暖夏凉,当地群众经常看到有鱼从溶洞里流出,于是这股水被当地人称为鱼洞河,渔坪村也因此得名。
  3月5日,记者走进渔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内,中华鲟自由自在地潜游于水底,成群的金鳟、虹鳟在水面追逐跳跃,工人正忙着捞鱼装车,一幅山美、水绿、人勤的美丽乡村画跃然纸上。
  “我们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是藏在大山深处,经济一直发展缓慢。近年来,我们围绕资源入股,依据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渔业和生态农业,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还找到了村企联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法子。”渔坪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成介绍,目前,冷水鱼养殖基地占地8亩,有金鳟、虹鳟、三文鱼、中华鲟4种鱼类,存池40多万尾,由于水质好,成鱼畅销西安、商洛、安康等地,2023年产值200多万元,利润7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从事冷水鱼养殖30多人。
  据悉,2023年,渔坪村依靠冷水鱼养殖、光伏发电站、生态蔬菜大棚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今年,村上正通过招商引资,打造渔业和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通过多产融合,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真正把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从而带动更多群众依靠产业发家致富。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乡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去年,高峰镇12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06万元,还有很大潜力可挖。”高峰镇党委书记储德宝说,“镇上将继续在特字上做文章,深入开展‘消薄培强’行动,做强‘一村一品’,灵活采取项目带动、股份合作、产业发展、园区引领、物业出租、资源开发、资产盘活、乡村旅游8种模式,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持续促进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