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志合越山海 携手育英才
——苏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镇安中学纪实
文章字数:4992
    镇安中学学生赴南京参加“成长赋能,逐梦青春”研学活动

    “百师百户送爱心”家访活动中,帮扶老师与学生家长深入交流。

    “三生”课堂学术研讨会

    校长蔡欣(左一)参加听课,参与常态化教研活动。

    南京市名师工作站镇安中学分站成立,南京一中教师陆芷茗上示范课。

  本报记者 米子扬
  进入四月,春意更加浓郁。漫步在镇安中学,萧瑟的冬日景象已被满目青绿取代,草木葱茏、花香四溢、满园春色、书声琅琅,校园内处处流动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新学期新气象,距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今年我们要延续去年高考的好势头,再次取得一本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率的突破。”镇安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蔡欣说。2023年高考,镇安中学一本上线人数突破600人大关,上线率接近60%,增幅超12%;二本上线率达98.4%,这是近十年来镇安中学高考取得的最好成绩。能取得高考成绩的突破,与“组团式”教育帮扶分不开。
  2022年8月,南京市第一中学和西安市铁一中学9名教师组成省内外帮扶团队,对镇安中学进行深度帮扶。帮扶团队进驻镇安中学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造性提出“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教育主张,聚焦被帮扶学校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明显提升,短短一年半时间,让这所坐落在秦岭腹地的县城中学发生了明显变化。
  “三生”课堂 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小城镇安我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妈妈给了我生命,故乡哺育我成长……”4月1日,镇安中学高一(6)班教室里传出了歌曲《小城镇安》的歌声。这个看似音乐课的场景,其实是瑚斌老师的一节语文研究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文化生活》。课堂设置“说”和“写”两个相互促进的环节,“说”的环节,通过推介镇安土特产、风景名胜、人物等,让学生全面认识家乡;“写”的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写家乡宣传语,并评选出最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课堂最后以“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收尾,引导学生增长本领,为建设美丽家乡作贡献。
  引入趣味性的课题、设置丰富的情景、师生互动氛围活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镇安中学课堂上的一幕,也是帮扶团队践行“三生”课堂的一个缩影。然而在此之前,课堂上师生间缺乏对话交流,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一言堂、满堂灌”等现象较为普遍。针对这种现状,帮扶团队借鉴南京先进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提出“三生”课堂——生态课堂、生长课堂、生命课堂这一价值追求,以此引领推动学校课堂改革。
  “通过积极践行‘三生’课堂,我能明显感觉到课堂的氛围更加民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更积极了,合作探究的深广度和交流展示的真实度不断提升,课堂生态显著改善,师生能力素养显著提高,是真正的‘教学相长’。”镇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陕西省教学能手洪烈营老师说。
  在“三生”课堂这一价值追求引领下,镇安中学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去年高考,镇安中学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商洛市理科第一名和文科第二名均在镇安中学,一本、二本上线率位列全市第一,所有学科均分都位居全市前两位,一本人数和一本率等指标达到近十年历史最高。
  取得优异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繁重的学业和高考改革的压力挑战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状态更需要被关注。对此,帮扶团队去年5月开展了“百师百户送爱心”家访活动,组织百余名党员教师、班主任等分成40个家访小组,对12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组团式”家访慰问。在家访过程中,身世坎坷、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小志(化名)和虽身有残疾却仍怀揣感恩之心的蓉蓉(化名)等学生让家访老师为之动容。
  “如果不是这次家访,我们很难如此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经济和思想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状况和成长环境因材施教,这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课堂’的理解,着眼学生的精神成长,关注生命成长的历程,师生之间产生生命的激荡,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副校长谭海军说。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探究能力,是帮扶团队的主要目的之一。2023年7月17日,帮扶团队借助苏陕协作平台,组织41名学生赴南京开展“成长赋能,逐梦青春”研学活动,让孩子走出校园,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增强体验、陶冶情操、丰富人格,这是帮扶团队践行“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7天的研学之旅,学生们参观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感受校园文化与大学氛围,与招办老师面对面交流;来到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华为、中兴通讯等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感受生物多样性与高科技发展;在南京博物院、夫子庙科举博物馆、金陵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的力量……
  “见识了大城市的繁华,在感叹之余,我深深体会到了东西部教育的巨大差距,也感觉到肩膀上的担子愈发沉重。相信不久的将来,东西部的差距一定会缩小,我们也一定会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努力让自己的家乡发展、变好,努力让我们国家能够实现教育公平!”高三学生张景淇在参加研学活动后说。
  “‘生态课堂’,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营造民主、和谐、灵动、充满活力、学生感到安全与信任的课堂氛围;‘生长课堂’,指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前一节或前几节的知识生长出来,同时又为下一节课的知识生长做铺垫,前后课堂相互关联,实现可持续性生长;‘生命课堂’,是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关注学生成长的历程,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过程中,认识生命之真。”对于“三生”课堂的内涵,校长蔡欣如是说。一年多来,帮扶团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三生”课堂的真谛,用心用情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多措并举 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2024年3月13日,镇安中学与南京市中华中学的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课堂之旅: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华中学陈慕华老师演绎了一堂精彩的语文公开课——《燕歌行》。新颖的形式、新奇的技术、新鲜的感觉,相隔千里而又近在眼前的交流,让课堂散发出别样的吸引力,两地师生也充分感受到了“宁商时空课堂”的无穷魅力。公开课结束后,中华中学还解读了“批判性思维融课堂”,认为批判性思维的课堂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要突出新课堂的育人功能,指出学生脸上能否始终洋溢着渴求知识的表情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标尺;提出课堂必须关注学生“会疑、会学、会思、会用”素养;教师应该由关注学生“学什么”转变为“怎样学”,以增强课堂中学生的“融入感”和“幸福感”。
  “‘宁商时空课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便捷、实用的学习交流平台,观课后,我深刻地意识到要大胆地学习借鉴一节课成功的地方,反思自己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并不断去改进。陈老师的这节课,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涵泳文字、体悟情感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唐常青老师说。
  对于“组团式”教育帮扶,课堂是工作的起点,而教师则是做好通盘工作的关键。对此,帮扶团队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力求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宁商时空课堂”便是帮扶团队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优化教师发展路径的一项有力举措。
  “‘宁商时空课堂’交流平台,是通过在线方式,实现宁商两地相关高中学校同步开展常态化教育教学研讨,通过开展听评课、微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用好东西部协作‘组团式’帮扶机制,发挥苏陕协作、宁商协作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南京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宁商高中教育的深度交流,以提高商洛高中教育发展水平。”蔡欣说。
  截至目前,镇安中学已先后组织开展“宁商时空课堂”全学科的公开课、微讲座等学术活动近30场,力争在2025年8月之前开展覆盖全学科的100节以上的公开课、微讲座或学术报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商洛地区教
  学教研质量和水平。
  要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支高素质“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是关键。本着“输血”和“造血”并重的原则,帮扶团队依托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南京市名师工作站镇安中学分站引领平台、“青蓝同辉”工程成长平台、“1+8”锡商学习共同体研修平台、镇安中学大讲堂交流平台等多样化的发展平台。同时,高质量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工程。学校分批次先后选派200多名教师赴南京开展学科交流、“双高”(高校+高中)培训、能力提升等活动,以拓宽教师专业视野,提升教师“三新”改革的实践和研究能力,邀请南京市和西安市教研员等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近20场。此外,帮扶老师在镇安中学开展了公开课、讲座、教研会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指导,分享“三新”改革和德育工作经验,探讨学科教学问题,承担优质课选拔、公开课点评等任务,充分发挥学科专家的引领辐射功能。
  帮扶团队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精心设计、打磨教学内容,通过讲示范课、专题讲座、课题集体教研等方式,引导本地教师快速成长。历史教师倪增添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在帮扶助力下,2023年倪增添获得“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
  “在评选过程中,帮扶老师谭海军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从对课标的理解到学习目标的确定,从教材的重构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从教学环节的优化到反思答辩的实践,都给予我独特的视角与前沿的理论支撑,让我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而又令人耳目一新。为了让我增强自信心,锻炼临场心理素质,南师大心理学院专家还对我进行心理上的干预与调适,减少了非智力性因素对赛教活动带来的影响。”倪增添说。
  通过一系列有力的帮扶举措,镇安中学学生课业成绩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以来,镇安中学2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特级教师”,6人获得省级荣誉,其中1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获得市级荣誉,40多名教师获得县级荣誉,创造了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高。
  谋划新篇 学校发展按下“加速键”
  如今的镇安中学,校园里整洁干净、风景如画;教室里窗明几净、讲桌光亮如新;寝室里空气清新,床铺、书桌上物品摆放有序;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反应敏捷,师生关系融洽,一派新面貌、新气象。
  蔡欣校长记得初来学校所面临的情况: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帮扶团队正视现状,直面挑战,为强化管理,帮扶团队先后制定完善行政会议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10多项。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干部队伍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向上向善,教师整体精神风貌得到较大提升。2023年,镇安中学被评为陕西省示范高中,获得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商洛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镇安县教育工作红旗单位和镇安县综合办学质量优秀单位等称号。
  利用南京一中和西安铁一中两所帮扶学校的优势资源,帮扶团队创设“双一中帮扶班”,以实际行动将东部地区的带班理念和务实措施移植到镇安中学。副校长谭海军兼“双一中帮扶班”班主任,在摸清学生结构来源、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家庭情况等基础上,他围绕常规管理和班集体建设两条主线展开,以行为规范养成为抓手,关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逐步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我对班级的卫生要求比较高,生活和学习互相影响,常规放松必然意味着学习态度的放松,以简单而有效的可视化指标,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这也是德育的一部分。”谭海军说。
  此外,教师备课、授课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前我们上课备课,都是各自为政,这样既难以统一教学进度,也缺乏交流学习的机会,帮扶团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东部先进的思想和教学方法,对教学很有帮助。我们成立了教学备课组规范集体备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次进行课堂设计,严格落实镇安中学教学常规负面清单20条,实施名特优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公开课、年轻教师汇报课,助力教师
  快速成长。”镇安中学副校长高尧说。在帮扶团队的助力下,镇安中学倡导“基于常态课的教研常态化”和“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的立体化研讨,着力营造“优点说足、不足说够、改进说透”“人人可发言、人人要发言”的研讨氛围,将南京“推门听课”等举措植入镇安中学。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在帮扶团队的引领带动下,镇安中学在办学理念、行政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教育工作实现质的飞跃。“今后,帮扶团队将继续聚焦‘四个明显提升’,以更高的思想站位,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务实的方法举措,用心、用情、用力,把帮扶之路跑稳、跑好、跑出成绩!”校长蔡欣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