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相逢
文章字数:1480
我与河口是这样再次相逢的。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很多条河流,自然就有很多个河口,而云南的那个河口,因为先生的戍边而进入我的生命,再也无法抹去。包括我第一晚入住的那个小店,客房后窗外鱼跃水面的河流,是我独属于河口的记忆。
2024年清明节前,晚上洗漱完,用抹了香香的手拆掉刚买的散文集《若有光》,浏览目录,一篇《河口的云》映入眼帘,此河口是彼河口吗?迫不及待地翻到287页:“我站在湿热小城河口一户苗族人家二楼阳台上,瞥向远处云水——云南的云……”是了是了,湿热、云南,可不就是我日夜惦念的河口!
初到连队,每日晨起,总是被那一团团的云雾缠绕着。一开门,连队的院子里,搅着一团浓重的雾气,像院子里烧了一口大锅,又像新娘的面纱,使一切显得朦朦胧胧的。战士们在云雾纠结的操场上出操、训练,也有几天是5公里越野,哐哐哐地出去,半小时后又哐哐哐地回来。在他们出去的时候,我喜欢站在连队菜地边上向对面张望,几分钟后,他们的身影会出现在对面若隐若现的盘山公路上,带动得浮在半山腰的云朵,移动的速度也似快了几分。
一团一团的云,轻轻拭过,一遍遍擦拭着连队周围的群山。早饭过后,一座一座山峦终于被擦拭得青翠欲滴,之后,那辆摇摇晃晃的班车就要来了。那时候,先生所在的守备四团下属连队守卫着24千米的国境线,先生的连队距离河口县城有一百多里地,战士们去一趟县城要整整一天。那辆哐哐带响的班车,带着他们沿盘山公路一路下坡,车窗被路边的枝条一路牵挂,仿佛走过夹道欢迎的甬道,不断握手。随着时间推移,车里的空气越来越闷热,让人忍不住要打开玻璃车窗,透一透新鲜空气。是啊,河口的海拔只有76.4米,是云南的最低点。他们的哨所却在海拔1076米的高空,去一趟河口县城,等于走过了一年四季。
几乎每天午后都会有一场雨,充沛的雨水浇灌了大地上的万物。香蕉树、芭蕉树、杉树林随处可见,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绿色,河口因此获得了植物王国的美誉。也不必怕雨来时没带雨伞,折一片芭蕉叶用来挡雨,一定不会让人失望。一片阔大的芭蕉叶举在头顶,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壮族、苗族姑娘,在雨中从容走过,成为河口一景。
在河口,我见到了之前我从未见过的菜品,瓜类特别多,除过冬瓜、西瓜、南瓜,还有木瓜、佛手瓜、葫芦瓜等我叫不上名字的地里长的和树上长的瓜类。还第一次见到了米线里的配菜豌豆尖……吃到了很多之前没吃过的水果。还算能吃辣的我,到了云南,却被其貌不扬的小米辣给来了个下马威。才去时一碗饭只能吃一厘米长的一个小米辣,到我走时已经一碗饭可以吃六七粒小米辣了。
随着先生,我还去了他们的哨所,参观了他们战时的掩体,一个特大号的猫耳洞。去了他们最前沿的哨位,那是我走得最接近国境线的所在,一步之外,已是异国他乡。因为常年的高原紫外线,哨所里的战士有一半以上少年白头,黝黑的肌肤,脸上顶着两坨可爱的高原红。哨所的入口处,有一水泥浇筑的V型纪念碑,纪念某一次保卫战的胜利。而在20里外的连队荣誉陈列室里,有这个连队的光荣史,更有镌刻进历史的那些闪光的名字。他们在这里洒下过热血,有些,永远地长眠在了这里。我也去了河口的烈士陵园,那一排排的墓碑,大部分的主人只有20来岁,他们整齐排列,仿佛依然在接受一种检阅。
活着,是一座丰碑,倒下,是一段长城。
青葱的河口,驻守着青葱的他们。他们把如诗的年华奉献在了漫长的国境线上,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他们是云上的天使,连队在云里,阵地更在云里。几十年后再回望,我想起了当年在哨位上看到的那一幕:深深的峡谷里,是农田,一人一牛在耕种。农人咿咿呀呀的歌谣在峡谷里冲撞,传到我耳朵里时,已几近耳语。
我看到了无悔的青春,也看到了绵长的生活。
在中国辽阔的版图上,有很多条河流,自然就有很多个河口,而云南的那个河口,因为先生的戍边而进入我的生命,再也无法抹去。包括我第一晚入住的那个小店,客房后窗外鱼跃水面的河流,是我独属于河口的记忆。
2024年清明节前,晚上洗漱完,用抹了香香的手拆掉刚买的散文集《若有光》,浏览目录,一篇《河口的云》映入眼帘,此河口是彼河口吗?迫不及待地翻到287页:“我站在湿热小城河口一户苗族人家二楼阳台上,瞥向远处云水——云南的云……”是了是了,湿热、云南,可不就是我日夜惦念的河口!
初到连队,每日晨起,总是被那一团团的云雾缠绕着。一开门,连队的院子里,搅着一团浓重的雾气,像院子里烧了一口大锅,又像新娘的面纱,使一切显得朦朦胧胧的。战士们在云雾纠结的操场上出操、训练,也有几天是5公里越野,哐哐哐地出去,半小时后又哐哐哐地回来。在他们出去的时候,我喜欢站在连队菜地边上向对面张望,几分钟后,他们的身影会出现在对面若隐若现的盘山公路上,带动得浮在半山腰的云朵,移动的速度也似快了几分。
一团一团的云,轻轻拭过,一遍遍擦拭着连队周围的群山。早饭过后,一座一座山峦终于被擦拭得青翠欲滴,之后,那辆摇摇晃晃的班车就要来了。那时候,先生所在的守备四团下属连队守卫着24千米的国境线,先生的连队距离河口县城有一百多里地,战士们去一趟县城要整整一天。那辆哐哐带响的班车,带着他们沿盘山公路一路下坡,车窗被路边的枝条一路牵挂,仿佛走过夹道欢迎的甬道,不断握手。随着时间推移,车里的空气越来越闷热,让人忍不住要打开玻璃车窗,透一透新鲜空气。是啊,河口的海拔只有76.4米,是云南的最低点。他们的哨所却在海拔1076米的高空,去一趟河口县城,等于走过了一年四季。
几乎每天午后都会有一场雨,充沛的雨水浇灌了大地上的万物。香蕉树、芭蕉树、杉树林随处可见,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绿色,河口因此获得了植物王国的美誉。也不必怕雨来时没带雨伞,折一片芭蕉叶用来挡雨,一定不会让人失望。一片阔大的芭蕉叶举在头顶,身穿艳丽民族服装的壮族、苗族姑娘,在雨中从容走过,成为河口一景。
在河口,我见到了之前我从未见过的菜品,瓜类特别多,除过冬瓜、西瓜、南瓜,还有木瓜、佛手瓜、葫芦瓜等我叫不上名字的地里长的和树上长的瓜类。还第一次见到了米线里的配菜豌豆尖……吃到了很多之前没吃过的水果。还算能吃辣的我,到了云南,却被其貌不扬的小米辣给来了个下马威。才去时一碗饭只能吃一厘米长的一个小米辣,到我走时已经一碗饭可以吃六七粒小米辣了。
随着先生,我还去了他们的哨所,参观了他们战时的掩体,一个特大号的猫耳洞。去了他们最前沿的哨位,那是我走得最接近国境线的所在,一步之外,已是异国他乡。因为常年的高原紫外线,哨所里的战士有一半以上少年白头,黝黑的肌肤,脸上顶着两坨可爱的高原红。哨所的入口处,有一水泥浇筑的V型纪念碑,纪念某一次保卫战的胜利。而在20里外的连队荣誉陈列室里,有这个连队的光荣史,更有镌刻进历史的那些闪光的名字。他们在这里洒下过热血,有些,永远地长眠在了这里。我也去了河口的烈士陵园,那一排排的墓碑,大部分的主人只有20来岁,他们整齐排列,仿佛依然在接受一种检阅。
活着,是一座丰碑,倒下,是一段长城。
青葱的河口,驻守着青葱的他们。他们把如诗的年华奉献在了漫长的国境线上,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他们是云上的天使,连队在云里,阵地更在云里。几十年后再回望,我想起了当年在哨位上看到的那一幕:深深的峡谷里,是农田,一人一牛在耕种。农人咿咿呀呀的歌谣在峡谷里冲撞,传到我耳朵里时,已几近耳语。
我看到了无悔的青春,也看到了绵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