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庭院“小经济”释放“大活力”
本报通讯员 南晓文
文章字数:980
  春末时节,走进柞水县红岩寺镇红安村,村民夏木林家的院子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木耳菌包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夏木林的老伴正忙着晾晒采摘的木耳。
  “别小瞧这些旧菌包,去年别人都扔了,我把它保管好,开春摆开喷淋,还能长出好耳子,我都摘两茬了。今年在院子里新种木耳1000袋,收入几千元没有问题。”夏木林边给菌包浇水边说。
  在红安村,像夏木林这样利用庭院、房前屋后空闲场地、棚舍等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产业的农户已有160多户。
  今年50岁的脱贫户代出有患有肝硬化,不能从事过重体力活,在包扶单位的帮扶下,2016年开始养殖土蜜蜂,当年收获蜂蜜100多公斤,加上每箱财政补贴300元,收入1.5万元。经过9年的养殖,他熟练地掌握了高山、高寒山区土蜜蜂的养殖技术。在他的房前屋后、周围的山坡上、土坎旁、石岩下都放着蜂笼,目前土蜜蜂已有80多箱,他的土蜂蜜质量过硬、价格便宜,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网上销售到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供不应求。今年收获蜂蜜200多公斤,收入2.4万元。他逢人便说:“我能过上甜日子,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家有3口人的曹啟海,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务工,他每年养4头猪,土方法饲养,肉质细腻,每到腊月屠宰后被抢购一空。他还把一些撂荒地开挖出来,种上黄瓜、小葱、莲花白,用农家肥种出绿色食品,许多外地群众上门购买。去年养土猪、种菜累计收入2.3万元。
  张天启利用房前屋后土地,种植猪苓2000多窝。他笑着说:“种植猪苓一本万利,种下去不用锄草、施肥,好管理,市场行情好就翻出来出售,行情不好就放在地里继续生长,这些猪苓是我以后的养老金。”红安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猪苓的农户已有80多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近年来,该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资金帮扶等措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引导农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让“小庭院”焕发出大生机,将“小庭院”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我们村庭院经济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村上将继续把握发展庭院经济的基础和条件,尊重群众意愿,因户施策,以食用菌、中药材、土蜜蜂、家禽养殖为主导,以土特产品为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技术培训,鼓励群众发展庭院经济,为农户就近就业创造条件,并通过电商平台、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庭院经济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红安村党支部书记任彩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