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晚春花事
韩林池
文章字数:1590
  今年小城的春天仿佛来得格外晚些,周遭县区的人们都做好入夏的准备了,这里的花花草草才一副刚刚睡醒的样子,伸着懒腰、打着哈欠,从泥土里、树丫上,慢悠悠探出头。仿佛发觉自己晚了,连忙呼朋引伴,在夜间、在春风细雨里,急匆匆披红戴绿,三两日将山河装扮成娇俏模样。
  春花烂漫,此花谢了彼花开,一忽儿就到了晚春。好似昨天刚刚显出鹅黄桃红的春,今早便长成了深翠朱颜的样子。行走在此时的春天里,忍不住想起几桩与花有关的事情来。
  第一桩,是蒲公英。
  4月,老家田间小路旁会开出很多鲜黄的花朵,花梗脆而空,折断便会有白色汁液沁出,摘掉花朵,单将梗在掌心搓几下,纳入口中咀嚼,可得一味独特的清香与甘甜。童年时期零嘴匮乏,春天采蒲公英花梗而食是小伙伴们常做的事。
  父亲自老家来,编织袋里装满了蒲公英。在午间阳光下,他将它们倒出来,摊在旧报纸上晾晒,翻晒时,汗珠自他皱纹深刻的额间滴落,在纸面洇开又消失。递毛巾给他,他胡乱抹一下,忙着挪报纸撵太阳。
  他说,蒲公英清热解毒,晒干了给我泡水喝,免得我老是上火。我有些惊讶,每年春天都逃不掉上火喉咙痛、嘴巴起泡这件事,好像只有母亲知道,因为年少时总是她带我就医,大夫通常会开阿昔洛韦乳膏和蒲公英颗粒。记忆中,父亲并不曾带我去看过此类病症,不想他竟然也知晓!见我一脸不可置信,父亲憨厚地笑笑,松动的门牙随着他笑的节奏晃了几晃,这让我意识到父亲已经六十二岁了。
  大约在他眼里,我还是那个跟在他身后,跑到地畔撅蒲公英秆的小女孩吧。
  第二桩,与丁香有关。
  清明前后多雨,朦胧的雨丝容易将这季节织出思念的底色,忧郁、惆怅、彷徨。而丁香,便在这时节盛放。戴望舒说:“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偏巧,这样的姑娘,我十多年前便逢着了。她灵秀、聪慧、安静,气质像极了丁香,举手投足总氤氲着诗意。那时我们都还是象牙塔里的学生,在近现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史中寻找可以写进读书心得的东西。她喜欢摆弄稀奇古怪的乐器,比如埙;也喜欢画画,简笔画要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们在4月的时候,会特意一起穿过校园那条种了丁香的小道,去上各自喜欢的老师的选修课。
  今年4月,我们在西安重聚,那丁香一样的姑娘居然变得十分活泼。她做了小学语文老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她提到最多的词语之一。在钟楼对面,她拉着我去拍汉服写真,周围同样拍照的大都是青春活力的女学生,如我们一般的“孩儿妈”看起来并不多。我觉得不好意思,她说,汉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任何年龄段都可以穿出风采,如同我们的民族精神,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堂堂正正地展示。
  她说这话时,眼睛里有种很坚定的力量。当天到底下了雨,我们撑着被当作道具的油纸伞挡雨,她的背挺得笔直,让人恍惚觉得眼前这株“丁香”闪闪发光。
  第三桩,同油菜花有些联系。
  谷雨过后的周末,和爱人路过蟒岭绿道。道路两侧的田里成片油菜花开得正旺,油菜地旁边有家人正在办婚礼,油菜花的黄衬着婚礼的红,远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走近了,婚礼现场仅是农家院子的小片空地,简单的红色海报介绍了一对新人的姓名,数张饭桌摆在院子地势略低的位置,新人的亲朋好友围桌而坐,气氛看起来清净却不失温馨。海报旁边几名年轻男女站成两列,看样子是“气氛组”,然而罕见地没有人手一根礼花筒。
  我跟爱人说,这家的婚礼看起来好像过于朴素了。爱人不赞同,他说现在提倡婚事新办,年轻人都开始主张婚礼简单、舒服了,有的人甚至婚礼上连司仪也不要,打了结婚证,两家主要亲戚坐一起吃个饭,婚就结了,少了一些可有可无的程序,减少了婚姻矛盾的产生。
  想到近年那些在朋友圈刷屏的新式婚礼,有公交车、自行车当婚车的,也有零彩礼的,原来文明的新风已经吹遍小城乡间了,果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微风拂过,油菜花轻轻摇晃,是明亮幸福的色彩。
  开到荼蘼花事了,晚春,百花即将告别东风,人间再见便是来年。不知明年又会发生什么与花有关的故事,今年要好好珍惜这所剩不多的春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