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油千片漏红珠
文章字数:965

“五一”前夕,商州区沙河子镇石门沟村迎来樱桃采摘季,坡边连片的樱桃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风一吹,绿叶簌簌抖动,不时飘来阵阵甜香。58岁的任建昌迎着太阳,眯着眼睛查看樱桃的长势,满是皱纹的脸上展露出丰收的喜悦。
任建昌家种了40多棵樱桃树,除了一些本土的小樱桃,剩余的都是大樱桃。最近,小樱桃熟了,任金昌骑着摩托驮着筐子天天到城里转着圈儿卖,酸甜可口的樱桃很快被一抢而空。“小樱桃卖个8天左右,接下来就是大樱桃,一年下来能卖两三万元。”任建昌笑着说。
石门沟村党支部书记贺志敏告诉记者,他们村有464户1610人,种樱桃的就有200来户,主要集中在10组石门沟两边的山坡上,这里光照足,早晚温差大,长出的樱桃个儿大、味儿好、颜色鲜艳。
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石门沟村樱桃产业能发展起来,还在于因势利导的人为因素。贺志敏回忆,2010年,村干部在杨凌参加农高会时,一次性引进1600棵优质树苗,分发给各家各户,栽种了80亩大樱桃,头一年效益很好,村民们热情高涨,后来又自发性地多次购进树苗,樱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增,目前总面积已达320亩。
“另外,我们村是全市‘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商州区樱桃种植基地,林业部门经常来村上组织樱桃科管培训,从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讲解,因此全村家家户户都有树剪子,都是‘土专家’。”贺志敏说,村里有几个种植大户年年收益很好,一是发展得早,二是把这个事当成专业去做。他们一年四季不干别的,完全按照科学的办法精心管理,这样科管下的樱桃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比别家好,年收入至少六七万元。
同属一个镇,与近两年走红的“樱桃村”任家后村相比,石门沟村的樱桃就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贺志敏说,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是任家后村樱桃产业发展早,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二是任家后村的交通更为便利,车可以直接开到樱桃园,而石门沟还没有产业路,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樱桃产业的发展。
“其实,我们村的樱桃发展也有优势,这里的樱桃熟得早,比任家后的要早一个星期,在市场上占了先机,而且品质上丝毫不逊色。”
贺志敏说,任家后村每年开樱桃会,他们都组织种植户去参加,学习经验、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接下来,他们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修通产业路,壮大石门沟村樱桃产业发展协会,进一步拓宽销路,打出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