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蚕桑文化馆留下最美乡愁
本报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罗 彬
文章字数:726
  “奶奶,这是什么?”
  “这是小蚕吃叶子后睡觉的床,叫蚕匣子,蚕长大后,就爬到竹梢上吐丝变成蚕茧。”
  5月12日,已经在镇安县城定居多年的杨奶奶带着孙女返回老家庙沟镇蒿坪村,走进蚕桑文化馆,看到自己捐献给村上的养蚕老物件,年轻时的养蚕经历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我们祖辈几代人种桑养蚕的记忆和乡愁。”老人说。
  “蒿坪村种桑养蚕有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唐朝,如今,桑蚕产业已经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是全县养蚕规模最大的几个村之一。”蒿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召卿告诉记者,近年来,蒿坪村为保护和传承蚕桑文化,投资21万元在移民搬迁点旁建起了蚕桑文化展览馆,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向人们还原了种桑、养蚕、煮茧、缫丝等技艺,展示蒿坪村悠久的蚕桑历史文化。
  走进蒿坪村蚕桑文化展览馆,犹如走进了一个小型的蚕桑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养蚕老物件、栩栩如生的蚕宝宝模型、木制的缫丝机等一应俱全,再配上村干部方言土语讲述蚕从卵到蛾的过程,让游人领略到蚕桑文化的魅力,感受大山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传统农耕文化之美。
  蒿坪村蚕桑文化展览馆毗邻村移民搬迁点,和村上养蚕工程相连。文化馆外面就是连片的密植桑园。把村民不用的马灯、风扇、纺车、石磨、背篓、扁担、斗笠等老物件收集在文化展览馆里。“这里的老物件,都是我们以前经常用的,看着很亲切。有空了,大家都会带小孩来这里看看,让孩子们了解祖辈的勤劳持家。”村民舒有才带着孙子参观展览馆时说。
  “蚕桑文化展览馆建起后,每逢节假日,都会吸引城里的大人带孩子前来参观,并体验蚕桑文化。”杨召卿说,村上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生态,以蚕桑产业为基础,以蚕桑文化展览馆为招牌,培育蚕桑文化体验休闲游,把蒿坪村建设成为集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