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90后”新农人逐梦田野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黄朝梅
文章字数:2482
田野在直播间销售本地的农副产品

  屋顶铺满淡黄色的茅草,土墙上挂着玉米棒、高粱穗、红辣椒串,一条悬挂红灯笼的仿古长亭蜿蜒在院子中间……4月12日,记者来到洛南县三要镇罗村电商助农基地,眼前俨然一个古朴的农家小院。微风拂动,耳边不时传来清脆悦耳的风铃声。
  院子的主人叫田野,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他在西安创业成功后,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凭着一股拼劲又毅然返乡,开启了一场新农人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电商带货助农
  “我以前在西安拍摄视频搞宣传,却从来没有宣传过自己的家乡。”回忆起在西安创业的经历,田野苦笑着摇了摇头。城市的牛奶面包终究抵不过家乡的豆浆油条。看着自己的视频在网上逐渐火爆,2022年,田野选择回到家乡洛南。
  “起初也只是拍摄洛南的风土人情,记录自己返乡创业的日常。”田野说,但是随着在农村扎根的时间越来越久,他发现周围很多村民因农产品滞销而发愁,于是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做助农电商。
  “刚开始主要是帮群众卖家里种的葱、红薯、土豆、柿饼之类的初级农产品。”田野一边翻看之前的拍摄内容,一边介绍道,群众的农产品供货量都不大,去年全村有20多户人把自己生产的高粱米、苞谷、鸡蛋、红薯、土豆等农产品拿到电商基地代卖。
  住在村东头的张炳山老人是给田野提供农产品的常客,平时没少夸赞田野。“我家里养了两只鹅,平时下了鹅蛋就拿过来让帮忙卖,每次都供不应求呢!”张炳山乐呵呵地说。
  和张炳山同样高兴的还有刘书生一家。前年因为疫情,家里150多公斤柿饼卖不出去,田野通过电商平台帮忙销售,两个小时就全部卖完了。“我们一家人都很感谢田野的帮忙,每次有多余的优质农产品,我们都会拿给田野,让他帮我们销售。”刘书生感激地说。
  根据田野直播间后台数据统计,2022年,他累计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近4000公斤,给农民支付5万多元货款。2023年,直播带货累计销售了近200万元的农产品。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我们第一次把洛南的馃子、麻花、锅盔等食品卖给了外地人。”田野激动地说。
  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田野不仅成功将当地土特产卖向全国,也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邻村有一个21岁的孩子,由于先天性脑瘫,只能在家依靠父母养活,在得知田野招聘包装员后,他的父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田野,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重燃生活的希望。”罗村党支部书记吴凡说。
  “他平时主要负责打包快递,特别热爱这份工作,风雨无阻,每天按时上班,每个月都能挣1500元左右。”田野说。
  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田野正在用新思路解决老问题。
  突破创业瓶颈
  “前几天,因为生产许可证问题,我们被职业打假人举报了。”前不久,田野在自己的抖音账号上发布视频提到,农民好的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必须要有SC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质检报告等资质,否则这些都是“三无”产品,不符合销售标准,不允许在网上流通。
  田野无奈地说,这是目前助农电商普遍面临的问题。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在资质上过不了关,就只能烂在手上。在销售过程中,从村民手中收回来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一大难题。
  “我们都是以市场价收购村民的农产品。”田野坦言,“有时候农民给拿过来的东西存在质量问题,卖出去后被退回来,又不能去找他们追究问题。一单退回来,相当于十几单就白卖了。”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田野他们只能严把质量关,把农产品收回来之后,自己筛选,进行二次包装,达到符合平台要求的标准,然后跟一些厂家签订相关许可证的授权协议。这样一来,成本增加了,但是给农民减轻了一些负担。“所以我们卖的产品价格可能高一点,顾客一般都还能接受,毕竟都是农户自产的农产品。”田野说。
  谈及新的一年的规划,田野表示今年想尝试做自营品牌,自己去办理产品资质、营业执照等,把收购回来的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赋予产品更多价值,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逐梦乡村振兴
  要在泥土里扎下根,蹚出一条新路来,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从城市辗转到乡村打拼,同样面临角色的转换,需要适应从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到田垄阡陌、鸟语虫鸣的环境变化。而田野不断克服困难,渐渐走出了一条明朗的路。
  “这两天我们的共享菜园已经开始为认领地块的客户种植蔬菜了,我也为自己的第一块地种上了鲜花,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够像鲜花一样绚丽多彩。”田野笑着说。
  这是田野尝试将短视频、电商和农村资源进行深度融合的一次具体行动。
  2023年年底,田野与罗村签订运营合同,通过自媒体和电商参与村里的乡村振兴建设。因为有短视频拍摄制作的经验,田野负责共享菜园的日常运营和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地块,每个认领者可以认领地块45平方米,地块分为自理和全托管两种模式来管理。
  村上主要是提供线下支持,外地认领者的地块由村上雇佣村民种植,田野收取一些运营费用,主要收入交给村集体。
  在共享菜园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田野又尝试成立小鸡飞翔生态农场,实施“认领一只鸡”计划。他在老家的竹林里搭建鸡舍,安装太阳能灯和监控,向所有认领的顾客全程直播小鸡生长过程。
  “这几年,跑了很多地方,考察了很多项目,在秦岭大山里,生态养殖是最能体现生态价值的项目之一。”田野说,现在鸡舍已经搭建好了,在网上购买的乌鸡、芦花鸡等品种都已经陆续到货。截至目前,他已经提前预售出去1万多颗土鸡蛋和100多只鸡。
  走进养殖基地,漫步在竹林间,翠绿的竹叶在风中摇曳,鸡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林中,竹林下的小鸡正在竞相觅食,鸡鸣声、鸟鸣声此起彼伏,让寂静的乡村充满了生机。
  “卖菜的大叔会提前把菜叶攒起来,做豆腐的乡亲们会把豆渣留下来,县城酿酒的朋友也会喊我去拉酒糟。”田野将切好的韭菜拌进粉碎的玉米饲料里,略带感动地说,“返乡两年多来,发生了很多类似的事情,这也是我能坚持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随着被认领的鸡越来越多,田野正在扩建小鸡生态农场二期鸡舍,把老家所有的竹林都围起来,有6亩左右,估计能容纳3000只鸡。
  “最近打算给村里的乡亲们每人都发一点鸡苗,希望能带大家一起养鸡致富。”田野说。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像田野这样返乡创业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从大山来又勇往大山去的田野,正在用自己的青春力量反哺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