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育桃李
文章字数:1330
苟正朝在上课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远离城市繁华,扎根基层、坚守乡村,用青春和爱滋养家乡教育事业,他就是镇安县米粮镇界河村界河小学教师苟正朝。
扎根基层
5月6日,记者从镇安县城出发,驱车80多公里,近3个小时,一路颠簸,来到三县交界处的界河村。苟正朝一身衣服洁净朴素,脸上全是笑意,充满了亲和力。
据苟正朝介绍,他1978年2月毕业以后就到界河小学任教,如今已经40多年了。从教以来,他一直教小学数学,兼任班主任,目前他已经带了38届的六年级了。“我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变成60多岁的大叔了,岁月不饶人呀。我教过的学生祖孙三代的都在我班上的有很多,比如范国红、刘毛毛、张宜凡……他爷爷、爸爸,还有他,都是我的学生,累积到现在,我教了2000多名学生。”对此,同事有时候都笑称:“铁打的苟老师,流水的学生。”
甘于奉献
“我一辈子与娃打交道,从20多岁就开始教书,这辈子只喜欢教书,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心情愉悦,人生充满意义。”苟正朝笑着说,早在2018年8月他就退休了,退休后,他积极响应国家的银龄计划,又开始6年的任教之旅,如今即将到期。“我感觉自己还能教书,不想退下讲台,只要还有机会让我站上讲台,我都愿意义务去代课。”苟正朝说,教书是他这辈子最大的事业,看到孩子一个个成才,他无比快乐。
谈及乡村学校生源减少、学生流失的现象,苟正朝很失落。据苟正朝介绍,目前自己所任教的界河小学小学部共有70多人,幼儿园有20多人,二年级仅有6名学生,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学校面临着拆校合并的情况。以后,界河村、木王村、安乐村、石关村四个村小将合并一起,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去了西安、柞水、镇安等地上学。留在村里上学的学生许多都有特殊情况,以后这些孩子要去往哪里,他很担忧。
苟正朝说:“我们这里条件落后,但我从未想过离开。”曾经的校长蒋立政想将他调到镇上去任教,他拒绝了。“我不想离开家乡,我舍不得村里的这些娃。”如今,他的三个孩子都在西安安家了,孩子们常说,退休了就接他回西安。苟正朝却这样回应:“我的根在这儿,我的精神寄托在这儿,我一辈子的教育事业也在这里。”
潜心育人
时间的指针丂拨丂回丂到2丂0丂多年丂丂前。1985年9月,连下阴雨,道路被水冲毁,河流涨水,此时正赶上开学季,时间不等人,苟正朝去距离40多公里的铁厂镇背学生的书本,天下着大雨,为了防止书本被雨水打湿,他用塑料纸把书包得严严实实,山路泥泞,他背着90多斤的书本回到界河小学,衣服全被打湿了,腰上被勒出了几条鲜红的血印子。但看到孩子们拿到新书,琅琅读书声在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山村响起时,苟正朝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日常教学中,苟正朝提倡鼓励式教学,曾经他班上的有位男孩,家里情况非常特殊,母亲去世,父亲患有严重疾病,苟正朝不断鼓励、关心他,教导他要好好学习,才能走出眼前的大山,走出人生的困境。在他的关心和鼓励下,男孩通过知识改变了个人命运,目前在县上生活,回来了还总是与他交谈,感谢苟正朝曾经的教导之恩。多年来,苟正朝经常被评为优秀教师,家里的荣誉证书抽屉已经塞不下。2023年,教育部教师管理司司长还来家里慰问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尺讲台是苟正朝一生放不下的使命和担当,只要有机会,他就要继续发光发热,为乡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远离城市繁华,扎根基层、坚守乡村,用青春和爱滋养家乡教育事业,他就是镇安县米粮镇界河村界河小学教师苟正朝。
扎根基层
5月6日,记者从镇安县城出发,驱车80多公里,近3个小时,一路颠簸,来到三县交界处的界河村。苟正朝一身衣服洁净朴素,脸上全是笑意,充满了亲和力。
据苟正朝介绍,他1978年2月毕业以后就到界河小学任教,如今已经40多年了。从教以来,他一直教小学数学,兼任班主任,目前他已经带了38届的六年级了。“我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变成60多岁的大叔了,岁月不饶人呀。我教过的学生祖孙三代的都在我班上的有很多,比如范国红、刘毛毛、张宜凡……他爷爷、爸爸,还有他,都是我的学生,累积到现在,我教了2000多名学生。”对此,同事有时候都笑称:“铁打的苟老师,流水的学生。”
甘于奉献
“我一辈子与娃打交道,从20多岁就开始教书,这辈子只喜欢教书,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心情愉悦,人生充满意义。”苟正朝笑着说,早在2018年8月他就退休了,退休后,他积极响应国家的银龄计划,又开始6年的任教之旅,如今即将到期。“我感觉自己还能教书,不想退下讲台,只要还有机会让我站上讲台,我都愿意义务去代课。”苟正朝说,教书是他这辈子最大的事业,看到孩子一个个成才,他无比快乐。
谈及乡村学校生源减少、学生流失的现象,苟正朝很失落。据苟正朝介绍,目前自己所任教的界河小学小学部共有70多人,幼儿园有20多人,二年级仅有6名学生,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学校面临着拆校合并的情况。以后,界河村、木王村、安乐村、石关村四个村小将合并一起,学校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去了西安、柞水、镇安等地上学。留在村里上学的学生许多都有特殊情况,以后这些孩子要去往哪里,他很担忧。
苟正朝说:“我们这里条件落后,但我从未想过离开。”曾经的校长蒋立政想将他调到镇上去任教,他拒绝了。“我不想离开家乡,我舍不得村里的这些娃。”如今,他的三个孩子都在西安安家了,孩子们常说,退休了就接他回西安。苟正朝却这样回应:“我的根在这儿,我的精神寄托在这儿,我一辈子的教育事业也在这里。”
潜心育人
时间的指针丂拨丂回丂到2丂0丂多年丂丂前。1985年9月,连下阴雨,道路被水冲毁,河流涨水,此时正赶上开学季,时间不等人,苟正朝去距离40多公里的铁厂镇背学生的书本,天下着大雨,为了防止书本被雨水打湿,他用塑料纸把书包得严严实实,山路泥泞,他背着90多斤的书本回到界河小学,衣服全被打湿了,腰上被勒出了几条鲜红的血印子。但看到孩子们拿到新书,琅琅读书声在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山村响起时,苟正朝觉得一切都值得。
在日常教学中,苟正朝提倡鼓励式教学,曾经他班上的有位男孩,家里情况非常特殊,母亲去世,父亲患有严重疾病,苟正朝不断鼓励、关心他,教导他要好好学习,才能走出眼前的大山,走出人生的困境。在他的关心和鼓励下,男孩通过知识改变了个人命运,目前在县上生活,回来了还总是与他交谈,感谢苟正朝曾经的教导之恩。多年来,苟正朝经常被评为优秀教师,家里的荣誉证书抽屉已经塞不下。2023年,教育部教师管理司司长还来家里慰问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三尺讲台是苟正朝一生放不下的使命和担当,只要有机会,他就要继续发光发热,为乡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