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菜园”成为搬迁群众“幸福园”
本报通讯员 李昌水 辛恒卫
文章字数:1558
  充满激情的六月,镇安大地鲜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一片繁荣景象。
  一大早,太阳还没升起来,65岁的镇安县木王镇坪胜村九组村民魏朝兴和老伴汪少银便早早动身,丈夫扛着铁锹,妻子挎着篮子,一前一后走出坪胜村搬迁安置点的小区住宅楼。
  坪胜村搬迁安置点小区住宅楼的西侧是成块连片的菜地,沿着田间小道,魏朝兴、汪少银来到自家认领的“小菜园”。“菜地就在我们小区旁边,种菜摘菜方便得很。面积虽然不大,半分来地吧,但我们自家吃,是够用的。”老两口一脸满足的样子。
  楼房林立、绿树成行、鸟语花香……勾勒出一幅风景秀丽、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新画卷,“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美好愿景,如今在坪胜村搬迁安置点成为现实。
  但提起过去的情况,魏朝兴却显得十分无奈:“刚搬过来时,我们吃一颗菜、一根葱都要去集镇上买。小区距离集镇倒也不远,就是每月额外给家庭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坪胜村搬迁安置点,几年前,魏朝兴和56户村民从世代居住的沟沟岔岔搬迁到这里,生活从此变了样。
  自从住进坪胜村搬迁安置点的新楼房,就业、就医、就学条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可吃菜却成了魏朝兴的烦心事。不仅如此,魏朝兴还和其他搬迁群众一样,总是舍不下一直牵挂着的土地。
  “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搬出来了,住上了新房,总是有种地的念想。”魏朝兴道出了搬迁群众的心声,也引起了坪胜村“两委”的高度重视。
  据坪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云明介绍,为解决搬迁群众的菜地问题,找回他们对土地的情怀和在新家园的归属感,村里在充分征询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在坪胜村搬迁安置点附近流转2亩多土地,建成便民“小菜园”。
  “小菜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配套了道路、排水沟、蓄水池等设施,为居民种菜提供便利。按照规定,一户居民认领的菜地面积20平方米左右,并组织村民进行集中抽签认领。
  让干惯了农活、闲不住的搬迁群众拥有“小菜园”,不但节省了他们家庭的支出费用,还留住了他们对土地难以割舍的乡愁,种出了和土地紧紧相依的“幸福生活”。
  站在菜地旁放眼望去,一块块“小菜园”地界清晰,被居民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勃。
  汪少银一边忙着管护自家的“小菜园”,一边笑着跟笔者唠嗑:“我这菜地每样都种一点,你瞅瞅,这青菜、小葱、西红柿长得多好。每天的蔬菜都是直接从地里摘的,天天轮换着吃,新鲜又安全。”
  “白天到菜园子里松松土,种种菜;晚上看看电视,生活倒也过得踏实。”魏朝兴喜笑颜开。
  和魏朝兴夫妇一样,许多正在“小菜园”忙碌的居民开心地说:“现在好啊,不仅住上崭新的楼房,生活在干净漂亮的小区,还有一小块菜地种点自己爱吃的蔬菜,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眼下,这古诗里的诗情画意,变成了坪胜村搬迁安置点里居民打理“小菜园”的日常写照。
  坪胜村打造的搬迁安置点便民“小菜园”,是木王镇切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真实写照,也是保障群众“菜篮子”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木王镇随着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每年都有农民“洗脚上楼”。易地扶贫搬迁本是一件大好事,可搬迁户大多是勤劳的庄稼人,身份虽然改变了,但长期的生产生活习惯却没有随之改变,毁绿种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小区环境。
  为此,木王镇采取以疏为主、堵疏结合措施,调整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方案,启动安置点的“小菜园”工程。
  根据安置户自愿、镇上主导、村上推动、物业落实的原则,木王镇通过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的“三个一”推进机制,切实做好“小菜园”配建到户工作。
  木王镇还明确“小菜园”管理制度及退出制度,村上安排专人负责对菜地进行跟踪管理,建立“轮流园长”制度,确保“小菜园”有人种、种得好、见实效。
  截至目前,木王镇已在全镇三个搬迁安置点推广便民“小菜园”模式,配套菜地6亩,受益群众200多户。小小菜园不仅丰富了搬迁群众的“菜盘子”,也成了百姓名副其实的“幸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