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群众日子过得更红火
本报记者 肖 云 通讯员 毕波波
文章字数:1562
  仲夏时节,走进洛南县石坡镇周湾村,民居错落有致、村道干净整洁、田间产业兴旺、农家小院鲜花竞放、白皮松上苍鹭翔集,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6月30日,刚从南京市学习回来的张秋惠来不及歇口气,就赶到村土豆基地里和村民们一起将新挖的土豆装车,准备运往县城,她的脸上沁满了细密的汗珠,笑容却像盛夏的太阳一样明朗。
  眼前这个说话做事干脆利落的村党支部书记,很难让人和四处讨生活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多年来,张秋惠靠着勤劳,一步一个脚印,不仅实现了自己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还带领着周湾村群众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群众生活越来越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当时父亲生病欠下8万元的外债,家里穷得啥都没有,没办法,只好靠打工谋生。”张秋惠说,2003年,她外出打工,辗转进了一家外资企业,因为踏实认真,逐步在这家企业站稳了脚跟,成了中层白领,这一待就是18年。
  2021年3月,周湾村“两委”换届前夕,张秋惠收到了村党支部的召唤,“看着眼前繁华的城市,再想想家乡的贫穷落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时,她就在心里反复问自己,是否只满足于自己一个人的富裕,还是想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打定主意后,张秋惠毅然辞职返乡,并成功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肩上有了担子,她便将全部精力投入新的岗位。
  谁料当年连发两次洪水,给全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紧接着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又先后辞职。满目疮痍的家乡以及村“两委”缺少“主心骨”的现状,让张秋惠陷入迷茫,但组织很快充实了新的工作力量,她也高票当选为周湾村党支部书记。
  灾后重建,打造一个舒适干净的村居环境比啥都要紧。张秋惠带领大伙儿将房前屋后的柴草、土石、杂物都清理干净,积极推行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党员包户、农户包门前卫生等卫生管理制度,以消除“五堆十乱”为抓手,组织村四支队伍、保洁员、公益岗、志愿者,对公路沿线、村道小巷、河渠垃圾进行拉网式清理,对重点区域集中整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张秋惠还带头在自家门前建起30米花廊,栽植白玉兰、月季、牡丹等花卉苗木,引导农户发展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目前,建成以老党员郭安稳为代表的“五美庭院”26户。在她的倡议下,村上成立了以老党员刘月胜为组长的爱鸟护树党小组,党小组成员每天轮换上山,义务为游客当讲解员,宣传护鸟及环保知识,保护古树白皮松,为苍鹭提供安全栖息地,并积极争取生态修复资金,硬化上山道路,修建观鸟台,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乡村振兴既要美“面子”,又要富“里子”。张秋惠和村“两委”班子意识到,要想村子真正变好,还得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她带头种植黑皮花生60亩,引导村集体流转土地220亩,种植黑皮花生30亩、小麦87亩、洋芋100亩、四季豆120亩,新建蔬菜大棚16个,形成“支部+联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使得一分田两份收入的愿望变为现实。同时,促使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和麻坪镇德盛农业公司合作,发展高山蔬菜300亩,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村民分红12万元。
  这两年,张秋惠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积极谋划,多方争取资金建成产业培训大楼,联系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等部门技术人员到村上开展叉车、中药材、红仁核桃、烤烟、大棚蔬菜等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技术培训200余人次,培养土专家、产业大户、致富能手50余人,带动发展中药材600亩、烤烟300亩、蔬菜300亩、红仁核桃800亩、土蜂350箱、生猪700多头,全村产业发展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我种了1亩中药材、2亩韭菜,养了20箱蜂,农闲时在蔬菜大棚和五味子基地干活,有时候也到村联合社的油菜地、花生地务工,一年能收入近2万元。”留守妇女吕淑敏边装土豆边笑着说。
  “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争取带领全村人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张秋惠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