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山里孩子求学梦
文章字数:1762
王小平(左四)参加公益活动
“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活是课堂,精神世界亦不容忽视,少有一帆风顺长大成才的孩子。看似简单的成功,其实背后付出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努力。”6月3日,镇安县达仁镇初级中学校长王小平拿出自己所写的新书《周家凹的春天》向记者说起了他的教育感想。
结缘公益定初心
下课铃响起,窗外的学生来回穿梭,眼前的场景勾起了王小平的回忆。2003年,在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与4个月的婴儿张钊的偶遇给王小平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钊的父亲意外离世,留下幼小的他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2014年,王小平再见张钊时,他大胆活泼,成绩优异。2015年,王小平在镇安县白塔中学担任副校长,在新生入学名单上看到张钊,他开心又感慨。2016年5月,有个公益组织计划资助一名学生,王小平极力推荐张钊。此举为张钊的求学之路提供了极大的经济支持,也让王小平真切地看到了人们的善良和公益的力量。
张钊被推荐为“美德少年”,从校级、县级,再到市级。2016年10月,镇安县委宣传部通知王小平带着张钊去央视领奖,张钊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14岁的张钊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王小平一路陪伴,也由衷地为这个自立自强的少年感到高兴,他打心底希望这个孩子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有人说是我成就了张钊,其实又何尝不是张钊影响了我。”因为张钊,王小平认识了很多爱心人士,他们的大爱仁心影响着王小平,让他在公益助学路上走得更远。
扎根山区献爱心
“真正的善心,不只是在别人身上看见艰苦、贫穷、匮乏、残缺,而是透过这些表象,依然能够看见一个个有尊严、有力量,平等美好、自信圆满的生命。”王小平谈起自己对公益助学的理解。从2016年到现在,期间有诸多困难与压力。但当他看到学生对大山之外世界的渴望,一如当初的自己,他不忍看着不屈的灵魂被贫穷所束缚,更不想让大山成为学生改变命运的羁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低谷时期,王小平总是这样激励自己。
慈善之路虽走得艰难,他却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截至目前,王小平帮助过100多个孩子,累计联系助学金60多万元。8年长期帮助的两个孩子都顺利踏入了大学的校门,7年资助的两个孩子也学有所成,其中有个叫王春晓的女孩子在2023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谈到王春晓,王小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第一次关注到这个孩子是因为那天课间我发现多数孩子都在外面玩耍,而春晓却安静地在座位上读作家柴静的《看见》,我忍不住询问她书本从哪里买的。春晓很是腼腆,告诉我是姐姐买给她的。”王小平了解到,春晓家住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的大山上,经济困难,便为她联系了助学资助人——唐都医院的大夫王勇昌。再见春晓时,她已考入大学,此时的她自信大方,对王小平表达了感谢:“感谢王老师一路来的帮助,大学我选择了师范专业,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春晓的话不正是当初自己对老师说的话吗?”王小平出生在镇安县米粮镇小山村,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读书,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小学老师黄振成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高中老师欧阳福武不断鼓励他好好上学,王小平当时就在想:“我想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
2001年大学毕业后,王小平回到母校——陕西省镇安县白塔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在白塔中学的岁月里,王小平和同事走遍了周边的8个村庄,家访了100多名学生,他深深感受到乡村学生求学的艰难。王小平说:“家访已经成了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工作。”
2006年,王小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班上李同学家住米粮镇海拔最高的东山上,他谦逊有礼,学习刻苦。王小平骑着小摩托将李同学载到东山的山脚下,随后开始了数个小时的步行登山。当时还未修建公路,甚至连条大路也没有,两个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攀爬,有时行至陡峭处,需要抓住岩壁上的藤蔓才可通过。李同学每周上学需要步行三小时,却仍能坚持读书,这更坚定了王小平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决心。
2022年,王小平因工作调动,前往离县城80多公里的达仁镇初级中学担任校长。时隔20多年,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一校之长,期间他获得了“商洛市德育先进个人”“镇安县师德先进个人”“镇安县科教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职位的改变和荣誉的获得是社会对我的认可,不管是在以前的山里,还是现在的山里,我会一如既往用我的爱心、细心、耐心去教育孩子。”
“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生活是课堂,精神世界亦不容忽视,少有一帆风顺长大成才的孩子。看似简单的成功,其实背后付出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努力。”6月3日,镇安县达仁镇初级中学校长王小平拿出自己所写的新书《周家凹的春天》向记者说起了他的教育感想。
结缘公益定初心
下课铃响起,窗外的学生来回穿梭,眼前的场景勾起了王小平的回忆。2003年,在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与4个月的婴儿张钊的偶遇给王小平的人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钊的父亲意外离世,留下幼小的他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2014年,王小平再见张钊时,他大胆活泼,成绩优异。2015年,王小平在镇安县白塔中学担任副校长,在新生入学名单上看到张钊,他开心又感慨。2016年5月,有个公益组织计划资助一名学生,王小平极力推荐张钊。此举为张钊的求学之路提供了极大的经济支持,也让王小平真切地看到了人们的善良和公益的力量。
张钊被推荐为“美德少年”,从校级、县级,再到市级。2016年10月,镇安县委宣传部通知王小平带着张钊去央视领奖,张钊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14岁的张钊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王小平一路陪伴,也由衷地为这个自立自强的少年感到高兴,他打心底希望这个孩子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有人说是我成就了张钊,其实又何尝不是张钊影响了我。”因为张钊,王小平认识了很多爱心人士,他们的大爱仁心影响着王小平,让他在公益助学路上走得更远。
扎根山区献爱心
“真正的善心,不只是在别人身上看见艰苦、贫穷、匮乏、残缺,而是透过这些表象,依然能够看见一个个有尊严、有力量,平等美好、自信圆满的生命。”王小平谈起自己对公益助学的理解。从2016年到现在,期间有诸多困难与压力。但当他看到学生对大山之外世界的渴望,一如当初的自己,他不忍看着不屈的灵魂被贫穷所束缚,更不想让大山成为学生改变命运的羁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低谷时期,王小平总是这样激励自己。
慈善之路虽走得艰难,他却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截至目前,王小平帮助过100多个孩子,累计联系助学金60多万元。8年长期帮助的两个孩子都顺利踏入了大学的校门,7年资助的两个孩子也学有所成,其中有个叫王春晓的女孩子在2023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谈到王春晓,王小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第一次关注到这个孩子是因为那天课间我发现多数孩子都在外面玩耍,而春晓却安静地在座位上读作家柴静的《看见》,我忍不住询问她书本从哪里买的。春晓很是腼腆,告诉我是姐姐买给她的。”王小平了解到,春晓家住镇安县米粮镇月明村的大山上,经济困难,便为她联系了助学资助人——唐都医院的大夫王勇昌。再见春晓时,她已考入大学,此时的她自信大方,对王小平表达了感谢:“感谢王老师一路来的帮助,大学我选择了师范专业,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想成为像您一样的老师’,春晓的话不正是当初自己对老师说的话吗?”王小平出生在镇安县米粮镇小山村,物质匮乏的年代,除了读书,他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小学老师黄振成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高中老师欧阳福武不断鼓励他好好上学,王小平当时就在想:“我想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
2001年大学毕业后,王小平回到母校——陕西省镇安县白塔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在白塔中学的岁月里,王小平和同事走遍了周边的8个村庄,家访了100多名学生,他深深感受到乡村学生求学的艰难。王小平说:“家访已经成了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工作。”
2006年,王小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班上李同学家住米粮镇海拔最高的东山上,他谦逊有礼,学习刻苦。王小平骑着小摩托将李同学载到东山的山脚下,随后开始了数个小时的步行登山。当时还未修建公路,甚至连条大路也没有,两个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攀爬,有时行至陡峭处,需要抓住岩壁上的藤蔓才可通过。李同学每周上学需要步行三小时,却仍能坚持读书,这更坚定了王小平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决心。
2022年,王小平因工作调动,前往离县城80多公里的达仁镇初级中学担任校长。时隔20多年,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为一校之长,期间他获得了“商洛市德育先进个人”“镇安县师德先进个人”“镇安县科教体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职位的改变和荣誉的获得是社会对我的认可,不管是在以前的山里,还是现在的山里,我会一如既往用我的爱心、细心、耐心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