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二章
文章字数:1580
从粤赣交界的梅岭穿越,取道赣州,再往北行,就是吉安了。
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历史上是一个名人辈出、人文荟萃的地方。
白鹭洲书院
在江西古郡吉安,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不大的小洲,又如中流砥石。有人考证说它就是李白诗句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所写的地方,有名的白鹭洲书院,就坐落在这块绿洲上。
白鹭洲书院创办人是南宋著名丞相、政治家和教育家江万里,年轻时受朱熹理学的熏陶,素以教育作为治理地方的重要政务,于淳祐元年(1241年)在白鹭洲上创建书院。它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合称为古代江西的四大书院。
白鹭洲书院自创立至今历八百余年始终弦诵不绝。历代主宰这里的官员和乡宦名贤,崇文重教蔚然成风,都以复兴书院为己任。历史上书院虽毁于洪水和战乱达二十多次,都得以重建或重修。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周敦颐、朱熹等大儒都曾在此讲学,使得这里的学术活动久盛不衰,文脉赓续,为吉安培养了大批的文化名人。自南宋至清,吉安就以三千进士冠华夏的科举辉煌而名扬天下。其中鼎甲人物近五十人,历朝任宰辅的十七人、尚书六十九人。有著述者两千多人,出现了许多学术大家和学问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和《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缙,就是从地处江湖之远的古吉州走向庙堂之高的。
文天祥,就是这个书院历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于1255年在白鹭洲书院读书,后考取状元,为国效力,任少保时,聚兵抗元被元军俘虏,在元大都被囚三年。在各种威逼利诱下,仍宁死不屈,从容就义,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不知道的。
古老的白鹭洲书院至今还是吉安重点中学的校址。院内保留至今的云章阁、风月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古风犹存,校园内那几十座雕塑,都是古今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人物,有官员、有学者、有院士、有军人……这个书院曾经的光荣与辉煌,多与他们有关。
走在校园里,两边的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仿佛穿越时空,从南宋而来,从明清而来……
渼陂古村
吉安城东三十公里,赣江支流富水河南岸,有号称“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村。
渼陂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八百余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村落。
穿过村口金色“渼陂”二字的牌坊,是一汪清澈碧绿的池塘。据说全村共有二十八口大小不一的池塘,这个数字跟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有关,而且每口池塘下边都有水道相连相通,在不同的季节自动调节每一口水塘的水位,很是玄妙。
池塘的后面即著名的“梁氏祠堂”,祠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分为总祠、房祠、家祠,门楼飞檐与梁柱之间的木雕非常精致,工艺精湛,装饰华丽,正楣檐上的图案是由上百个镂空的汉字组成的。这个村子绝大多数人姓梁,祠堂保存都非常完好,俨然一个村史博物馆。
走在村中的小路上,不时就可碰到明清时期建筑的祠堂、书院、牌坊、民居、义仓、店铺,还有码头、教堂等。一条不规则走向的长街——陂头街,长约一公里,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街仅一丈见宽,路面中心用一条条青石板拼接延伸,两边则镶嵌着大小均匀的鹅卵石。街的两边一色老式的木板门店铺,虽年月久远,仍可见当时商业之繁华。
古村不仅有沉淀几百年的厚重历史,也有激情燃烧的红色记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井冈山的红军经常来此筹粮和“扩红”,青壮年踊跃参军,梁兴初、梁必业叔侄二将军的故居就在陂头街上。村子曾是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村内现保留有“二七会议”会址、红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旧居。朱德、彭德怀、毛泽覃、曾山等领导人也都曾在村子里住过。许多建筑物的墙壁上还影影绰绰地能看到当年的标语。村子中心地带的八角楼,就是那首诗歌《八角楼的灯光》所描写的地方。
最富有传奇的一件事,毛主席当年住在村子里,和一位乡绅经常聊天、谈古论今,该老先生堂屋里的一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主席非常欣赏。
匆匆一瞥,许多地方都没有走到、看到,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
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历史上是一个名人辈出、人文荟萃的地方。
白鹭洲书院
在江西古郡吉安,于赣江中双水夹流之处,有一座不大的小洲,又如中流砥石。有人考证说它就是李白诗句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所写的地方,有名的白鹭洲书院,就坐落在这块绿洲上。
白鹭洲书院创办人是南宋著名丞相、政治家和教育家江万里,年轻时受朱熹理学的熏陶,素以教育作为治理地方的重要政务,于淳祐元年(1241年)在白鹭洲上创建书院。它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合称为古代江西的四大书院。
白鹭洲书院自创立至今历八百余年始终弦诵不绝。历代主宰这里的官员和乡宦名贤,崇文重教蔚然成风,都以复兴书院为己任。历史上书院虽毁于洪水和战乱达二十多次,都得以重建或重修。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周敦颐、朱熹等大儒都曾在此讲学,使得这里的学术活动久盛不衰,文脉赓续,为吉安培养了大批的文化名人。自南宋至清,吉安就以三千进士冠华夏的科举辉煌而名扬天下。其中鼎甲人物近五十人,历朝任宰辅的十七人、尚书六十九人。有著述者两千多人,出现了许多学术大家和学问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和《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缙,就是从地处江湖之远的古吉州走向庙堂之高的。
文天祥,就是这个书院历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于1255年在白鹭洲书院读书,后考取状元,为国效力,任少保时,聚兵抗元被元军俘虏,在元大都被囚三年。在各种威逼利诱下,仍宁死不屈,从容就义,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不知道的。
古老的白鹭洲书院至今还是吉安重点中学的校址。院内保留至今的云章阁、风月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古风犹存,校园内那几十座雕塑,都是古今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人物,有官员、有学者、有院士、有军人……这个书院曾经的光荣与辉煌,多与他们有关。
走在校园里,两边的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仿佛穿越时空,从南宋而来,从明清而来……
渼陂古村
吉安城东三十公里,赣江支流富水河南岸,有号称“庐陵文化第一村”的渼陂村。
渼陂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八百余年,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村落。
穿过村口金色“渼陂”二字的牌坊,是一汪清澈碧绿的池塘。据说全村共有二十八口大小不一的池塘,这个数字跟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有关,而且每口池塘下边都有水道相连相通,在不同的季节自动调节每一口水塘的水位,很是玄妙。
池塘的后面即著名的“梁氏祠堂”,祠堂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分为总祠、房祠、家祠,门楼飞檐与梁柱之间的木雕非常精致,工艺精湛,装饰华丽,正楣檐上的图案是由上百个镂空的汉字组成的。这个村子绝大多数人姓梁,祠堂保存都非常完好,俨然一个村史博物馆。
走在村中的小路上,不时就可碰到明清时期建筑的祠堂、书院、牌坊、民居、义仓、店铺,还有码头、教堂等。一条不规则走向的长街——陂头街,长约一公里,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街仅一丈见宽,路面中心用一条条青石板拼接延伸,两边则镶嵌着大小均匀的鹅卵石。街的两边一色老式的木板门店铺,虽年月久远,仍可见当时商业之繁华。
古村不仅有沉淀几百年的厚重历史,也有激情燃烧的红色记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井冈山的红军经常来此筹粮和“扩红”,青壮年踊跃参军,梁兴初、梁必业叔侄二将军的故居就在陂头街上。村子曾是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村内现保留有“二七会议”会址、红四军军部旧址、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旧居。朱德、彭德怀、毛泽覃、曾山等领导人也都曾在村子里住过。许多建筑物的墙壁上还影影绰绰地能看到当年的标语。村子中心地带的八角楼,就是那首诗歌《八角楼的灯光》所描写的地方。
最富有传奇的一件事,毛主席当年住在村子里,和一位乡绅经常聊天、谈古论今,该老先生堂屋里的一副对联:万里风云三尺剑,一庭花草半床书。毛主席非常欣赏。
匆匆一瞥,许多地方都没有走到、看到,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