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科技赋新能 养出生态鱼
文章字数:1123
智慧渔业!是养出的鱼智慧?还是养殖的技术智慧?来商州区三岔河镇的游客,大多数都要到养殖基地看看。一时间,智慧渔业的名气迅速扩大。
“设备间平列槽是繁育鱼苗的,这边的圆形大罐,就是鱼菜共生的水循环系统。”7月10日,在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商洛产业示范基地,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边走边介绍,“我们以5G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决策分析等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八大系统构建无人自动化工厂,实现人力难以企及的敏捷反馈、精准分析、高效决策、自动执行,养殖密度和养殖产量远远高于传统循环水养殖。”
三岔河镇位于秦岭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地少人稀,植被丰厚。这里的山泉水冬暖夏凉,水体溶氧充足,水质呈弱碱性,是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渔场”。
据了解,2023年8月,商洛市依托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技术支撑,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鱼菜共生4.0智慧养殖系统,推动全市水产养殖向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4.0智慧养殖系统,是将循环水养殖与无土栽培水耕种植两种技术,通过生态智能设计,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循环型无污染、无公害、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赵海蒙说。
商洛冷水鱼养殖规模居全省第一。据三岔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为艳介绍,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总投资2000多万元,是西北最大的冷水鱼智慧养殖工厂,已建成各类养殖池37个,养殖水体达1.7万立方米,主要养殖金鳟、虹鳟等冷水鱼,同时发展水产品加工及休闲康养产业,示范园区全面投产后,可年产鱼苗20万尾,成鱼15万公斤。
“该园区分养殖示范园和鱼苗繁育基地,鱼苗基地年可繁育种苗1000万尾。示范养殖年可产出生态鱼200吨,培育乡村CEO168人。”赵海蒙介绍说,“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相结合,实现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运行,有效解决了高密度生态养殖和尾水排放污染等难题,做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尾水零排放,极大地提升了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好山好水养好鱼,循环利用效益高。记者在现场看到,室外鱼塘泉水涌流,室内鱼罐清水循环,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摆动着尾巴,时而聚集,时而散游……
“以前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没有固定收入,现在在家门口养鱼,每月能领3000多元工资,美着哩!”正在鱼塘投喂鱼食的闫坪村村民老易高兴地说。
科技赋新能,养出生态鱼。“养殖示范园项目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年收入不少于110万元。”提起省级乡村示范镇未来的发展前景,孙为艳掷地有声,“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前瞻性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民宿、垂钓、露营、运动、观赏等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农民镶嵌在水产养殖产业链上,实现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设备间平列槽是繁育鱼苗的,这边的圆形大罐,就是鱼菜共生的水循环系统。”7月10日,在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商洛产业示范基地,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边走边介绍,“我们以5G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决策分析等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八大系统构建无人自动化工厂,实现人力难以企及的敏捷反馈、精准分析、高效决策、自动执行,养殖密度和养殖产量远远高于传统循环水养殖。”
三岔河镇位于秦岭腹地,境内山大沟深,地少人稀,植被丰厚。这里的山泉水冬暖夏凉,水体溶氧充足,水质呈弱碱性,是冷水鱼养殖的“天然渔场”。
据了解,2023年8月,商洛市依托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技术支撑,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鱼菜共生4.0智慧养殖系统,推动全市水产养殖向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4.0智慧养殖系统,是将循环水养殖与无土栽培水耕种植两种技术,通过生态智能设计,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循环型无污染、无公害、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赵海蒙说。
商洛冷水鱼养殖规模居全省第一。据三岔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为艳介绍,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总投资2000多万元,是西北最大的冷水鱼智慧养殖工厂,已建成各类养殖池37个,养殖水体达1.7万立方米,主要养殖金鳟、虹鳟等冷水鱼,同时发展水产品加工及休闲康养产业,示范园区全面投产后,可年产鱼苗20万尾,成鱼15万公斤。
“该园区分养殖示范园和鱼苗繁育基地,鱼苗基地年可繁育种苗1000万尾。示范养殖年可产出生态鱼200吨,培育乡村CEO168人。”赵海蒙介绍说,“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相结合,实现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运行,有效解决了高密度生态养殖和尾水排放污染等难题,做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尾水零排放,极大地提升了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好山好水养好鱼,循环利用效益高。记者在现场看到,室外鱼塘泉水涌流,室内鱼罐清水循环,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摆动着尾巴,时而聚集,时而散游……
“以前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没有固定收入,现在在家门口养鱼,每月能领3000多元工资,美着哩!”正在鱼塘投喂鱼食的闫坪村村民老易高兴地说。
科技赋新能,养出生态鱼。“养殖示范园项目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全面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年收入不少于110万元。”提起省级乡村示范镇未来的发展前景,孙为艳掷地有声,“我们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前瞻性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民宿、垂钓、露营、运动、观赏等乡村旅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农民镶嵌在水产养殖产业链上,实现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