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文章字数:4620
“这里的水乡太美了!”7月5日,在镇安县月河镇罗家营村,西安游客张晓忍不住称赞。
放眼望去,精致的民居民宿错落有致,千亩油葵点缀在河流两岸,俨然一幅美丽的灵动山水画卷,前来旅游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近年来,罗家营村利用资源优势,盘活闲置农房、土地,加强村企联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收入连年翻番。
罗家营村的变化只是镇安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镇安县探索党建引领“四变转型 五好培强”发展新路径,坚持以党支部引领、支委领办、党员示范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变废为宝、变财为业、变散为聚、变绿为金“四变转型”,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组织建设好、发展模式好、联农带农好、风险防控好、经济收入好“五好培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壮大提质的良好态势。
聚力——盘活闲置资源
7月4日,记者走进云盖寺镇西华村,千年古树红豆杉上挂满红丝带,树前还有很多人正在祈福。
“这棵古树就是我们的‘陕南千年红豆杉王’,我们把它做成了有故事的树、更有价值的树,来西华,看古树、住‘喜’院、求好运,一系列活动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云盖寺镇干部张楠介绍。
“喜”院是西华村有名的主题民宿,整体布局以“喜”文化为元素,主要呈现传统剪纸文化、“人生八喜”等“喜”文化内容。
西华村位于镇安县西北部,北邻柞水县,距县城34公里。全村地处高寒山区,一无土地、二无人才、三无矿产、四无大项目。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大难题。
为此,西华村党支部经过充分调研、全面征求群众意见后,走上了“向林山土地要收入、向改革创新要发展”的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业态转型的发展之路。
方向已明,成效如何,关键看行动。西华村聚焦“生态康养第一村”的发展定位,以“千万工程”和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抓手,以特色产业发展和业态转型为重点,坚持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思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闲置的房屋较多,西华村变废为宝,把农户闲置废旧的房屋由村新业态公司负责提升改造成民宿,租赁给从南京招引的旅游公司运营,把“沉睡的闲置资源”盘活为“增收的优质资产”。
“喜”院就是盘活闲置荒废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一个成功范例。在西华村,还有“福”院、“禄”院、“寿”院、“财”院……
“截至目前,西华村已打造康养民宿5户。2023年我们累计接待游客800人次,旅游创造村集体收益3.6万元,带动附近6人在民宿就业,月工资1800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最少增加10万元。”西华村党支部书记张达友自信地说。
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青铜关镇丰收村也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丰收村,背靠国家4A级景区塔云山,位于国家3A级景区磨石沟内。依托临近景区这一优势,丰收村主打“民宿牌”,发展精品创意、亲子休闲、大众服务3类民宿集群,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亲子互动体验园等,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村集体把荒滩地等荒废资产收回使用,与企业联营建设欢乐农场、停车场,收取租金,变废为宝;资金入股企业,建设养蚕工厂、魔芋基地等,发展产业,变财为业;把农户的零散土地、闲置农房等收储整合,联合建设小菜园、小果园,联营联产,变散为聚。
此外,丰收村以“童话磨石沟”为主题,先后栽植翠竹及花卉70万株,建成了14公里长的塔云竹海和垂柳生态文化景观带。改造老旧民居129户,建成“出云村”“绿屋村”“中心角城”“户隐村”和“植物园迷宫”等景点。
每逢节假日,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充足的客源吸引全村60%以上的群众发展起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带动13户村民开办农家乐、33名群众承包大棚种植有机蔬菜,成为产业工人。
天微微亮,大地还在沉睡,太阳还未升起,李生雷已经在大棚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李生雷是转型为产业工人的村民之一,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如今我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务工就能得到不错的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像李生雷这样通过旅游产业实现就近就业的,丰收村还有800多人。
利用闲置资源,变废为宝,发展旅游产业,带动106户脱贫户持续增收,人均年收入1.2万元,丰收村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生态康养幸福村的蝶变。
“2023年全村接待游客17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2万元,去年还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我们一定会把握住发展机遇,争取今年再创辉煌,收入突破66万元。”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张健自豪地说。
借力——拓宽发展路径
秦岭大山深处,弯曲的乡村道路两边,映入眼帘的都是坎边桑和密植桑园,庙沟镇蒿坪村就位于这连绵的桑林之中。
看似平平无奇的坎边桑,在蒿坪村,却是村民发家致富的宝贝。
蚕桑作为一项传统产业,受到市场蚕茧价格波动的影响,曾一度没落。
而蒿坪村没有放弃,通过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方式,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打通蚕桑发展产业链,让蚕桑传统产业实现蝶变。
为延长蚕桑产业链条,蒿坪村实行小蚕共育精细化管理,成立镇安县晶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争取资金200万元建成蚕桑深加工厂房,从缫丝升级为丝织品深加工,建成蚕丝产品深加工生产线。
“蚕桑是蒿坪村的传统产业,几十年前勤劳的蒿坪人为了发展经济,又不耽误种庄稼,就探索出了地坎边种桑养蚕的模式。”蒿坪村晶源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阴生芝说。
蒿坪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秉承着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宗旨,广泛吸纳农民参与蚕桑产业发展。
“我是村里脱贫户,现在在蚕丝被加工厂做工,不用去外地做苦工,每年收入还有1万多元呢,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美事。”村民徐起云激动地说。
除了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养蚕逐渐由农户零星分散转向企业大户规模养殖。
“我一年养十几张蚕,年收入好的时候有3万多元,最少也能有两万元。”养殖大户曹承兵高兴地说。
“我们村现在已经有完整的蚕桑产业链,从种植、养蚕到蚕丝加工,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合作社注册创立的‘红双喜’‘锦绣前程’品牌蚕丝销售很旺。”阴生芝介绍。
“2023年,我们通过种植食用菌、加工蚕丝被和运营光伏电站等模式带动村集体收益34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抓手,推进三产融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今年村集体收益能有65万元。”蒿坪村村委会副主任曾博信心满满地说。
村集体经济要想走上快车道,就要在“三产融合”上想办法、找路子。
月河镇罗家营村西临木王国家森林公园,东依道教圣地塔云山,汉江支流旬河穿境而过,山水风光秀丽。
村上以水为媒,以水致富。依托旬河水资源优势,于2020年9月建成罗家营水电站,聚力打造罗家营美丽水乡。
立足“旬河水乡”区位优势,罗家营村通过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等7种模式,有效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农业、工业、乡村旅游服务业,全领域都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作出贡献。
为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罗家营村成立烤烟、油菜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带领农户抱团种植农产品,引进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以及绿色防控等技术,擦亮烤烟与油菜品牌。
“我在育苗大棚里上班,主要负责种油菜、犁地等工作,大棚离家近,都是我熟悉的农活,每天能赚100多块钱,我特别满足。”村民殷龙海高兴地说。
在罗家营村,油菜不仅仅是油料作物,还兼具观赏功能。
每到油菜花开放的时节,来花田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为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罗家营村将登山、亲水、赏景、品鲜等文旅体验活动串联成线,打造集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路线。
截至目前,罗家营村已建成烤烟、油菜、油葵、板栗等5个兼具经济与观赏价值的千亩产业基地,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2万元,今年,我们还新建了100亩水果园,栽植500亩刺槐以及其他一些项目,持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增加到50万元。”月河镇党委副书记刘盼介绍。
用力——精准实施项目
“这一片原本是一个矿区,现如今再看上台子,一眼看到的是路边整齐的果园、长势喜人的果子。”双龙村村民张庆文边锄草边说。
上台子位于镇安县回龙镇双龙村六组,群众搬迁后,土地资源被闲置,双龙村立足上台子实际情况,明确绿色生态路线,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上台子交通便利,气候适宜,是水杂果生长的好地方。双龙村抓住项目发展机遇,集中整治闲置土地,邀请技术专家,优选水果品种,建设上台子水杂果园。
水杂果园占地面积500亩,总投资370多万元,分为桃、李、杏、大樱桃、冬枣五大园区。
园区建成以来,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创收8万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房屋租赁3种方式累计带动268户群众增收,带动当地群众220多人就近就业。
“我在水杂果园务工,给水果套袋、采摘水果这些活我都能干,本来农民嘛也闲不住,干这一天还能赚120元,多美啊。”双龙村村民李金仓笑着对记者说。
除了水果栽种,双龙村还坚持产业与资源相结合,聚力打造产业景点,融合农业发展项目,投资30万元在园区铺设采摘步道,依托园区,打造以“观光采摘”
为主的休闲农旅品牌——百味人生,不断强化联农带农成效,壮大村集体经济。
双龙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设水杂果园,探索了一条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带动村民增收,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水杂果园是我们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产业,去年带动村集体收益22.7万元,今年我们将持续走绿色生态路线,争取创造30万元以上的收入。”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杨登平告诉我们。
在探索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的路上,柴坪镇桃园村用实际行动,蹚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富之路。
走进桃园村,远山近水与绿野茶园层层叠叠,茶山上白雾缥缈,山峦若隐若现,与青翠的茶山连成一片,一幅乡村美景跃然眼前。
桃园村地处镇安县城西南65公里,这里林山掩映、土地肥沃,是高山茶叶种植的适生区。
得益于此,桃园村将茶叶确定为村集体发展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村企共建”路径,组建学习团到达仁镇象园村学习种茶技术,成立茶叶产业党小组,负责茶叶的田间管理、茶叶采摘、茶园改造。
在党小组成员和其他党员的示范带领下,桃园村现有茶叶种植面积6500亩。
“我家有5亩茶园,好生经营着,一年到头能收入2万多元。”村民罗来清一脸满足地说。
为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桃园村引进县级龙头企业盛华茶叶公司,聚焦“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企业获利、集体收益、群众受惠”目标,建设茶叶初级加工厂。
在茶叶加工厂,技术人员忙着引导茶农把新鲜茶叶带到加工厂有序炒制。
“以前茶农白天摘茶叶,晚上去达仁镇炒茶叶,很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建了茶厂,群众摘了茶在家门口就能加工,解决了炒茶难的问题。”桃园村党支部书记高荣军感慨道。
近年来,茶叶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全村现有茶农400多户,茶叶产业带动户均年增收4000元。
“茶叶发展能够达到目前规模,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桃园人民的努力。下一步,我们将聚力茶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探索将文化资源优势、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发展新路子,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柴坪镇党委书记朱亮坚定地说。
曾经受困于山水,如今兴业于山水。镇安县坚持党建引领,干群合力,乡村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乡村集体经济焕发活力。据统计,2023镇安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8个,10万元以上村121个,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877.97万元,今年预计收入4200多万元。
“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四变转型 五好培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一新路径,以党建赋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村集体经济把方向、谋发展上持续用力,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镇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华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