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村 从传统农业到乡村旅游
文章字数:1669
红庙村荷塘
盛夏时节,走进商南县试马镇红庙村,只见青山环绕,道路宽阔平坦,庭院干净整洁。沿途漫步,流水潺潺,亭台楼阁,青砖黛瓦,鸟语花香,犹如一幅美丽乡村新图画。
红庙村北宋农耕文化体验园里,粮仓、水车、犁铧、石磨等建筑及农具映入眼帘,让人仿佛回到了男耕女织的农耕时代,其中配套建有亲子菜园,种植有四季生长的时令瓜果蔬菜,许多游客带着孩子打卡拍照,让孩子了解农耕知识,学会珍惜粮食,感悟农耕文明。
在红庙村供港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只见一个个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大棚内的小白菜、生菜、空心菜、香菜、广东菜心等娇嫩碧绿,长势喜人。该示范基地是由陕西好璟佳原实业有限公司于2023年8月开始投资建设,其中蔬菜种植大棚有50多个,目前主要以种植绿色叶子菜为主。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鼓起了周边村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红庙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立足“生态、资源、文化”三大优势,围绕“基层组织统领、规划布局带动、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培育”四个方面,创新实施“四抓四促”工作举措,推动秦岭山水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红庙村聚焦全市“一都四区”发展定位和商南“四大名城”目标,坚持全域景区化思路,将《产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多规合一,聘请专业规划团队,合理布局茶旅、农旅、文旅等融合发展业态,研究制定了6项重点工作任务,对民宿、茶主题餐厅、烧烤园、垂钓园、露营基地等项目进行了规划设计,编制完成红庙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通过学习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深入实践,红庙乡村已从传统农业村向旅游度假乡村华丽转身,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乡村”和“自然生态打卡网红地”。坚持把抓党建引领同“千万工程”有机融合,先后引入沁园春茶叶、陕西好璟佳原实业等龙头企业,构建村企联营共富党建体系,成立村企联营党支部2个,落实“专职人员、专项资金、专门机构”三项保障,建立“支部搭台、党员带头、基地示范、群众参与”四项机制,开展“组织共建、党员共育、决策共商、活动共办、成果共享”五项行动,集中流转土地3000多亩,以“散户集大户、大户种大田”方式,将闲散土地资源集聚为整体资源,实现茶叶、蔬菜等农作物集中种植、统一经营、集体增收。2023年,红庙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以上,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将红庙村成功打造为“苏陕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
红庙村按照“生态茶+文旅康养”思路,积极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机制,推进“茶树良种化、茶园标准化、产品绿色化、品牌市场化”建设,发展高端茶园4000亩、改造老旧茶园2000亩,带动周边235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分红、基地务工等途径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推进茶旅、农旅、康旅“三旅融合”,新建供港蔬菜基地300亩、茶文化体验中心1座、智慧茶室2个、农家乐1家,与北宋农耕文化体验园、荷花园、垂钓园、茶叶观光园等串珠成链,推动产业和业态转型。
红庙村以“干净商南”创建为抓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实行门前四包、责任区划、定期督导、现场点评、奖优罚劣等措施,形成长效管护机制,使群众“要我美”转变为了“我要美”。健全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组建志愿服务队,建立“一约四会”推进移风易俗,规范农村礼金、宴席标准,定期举办“好公婆”“好儿媳”和“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设置“红黑榜”、小黑板,聘请义务监督员,推进德治、自治、法治“三治融合”,有效培育了文明村风、淳朴民风和纯正家风,让人居环境整治深入人心。健全清单管理机制,结合实际,明确9条24项正负面清单,坚持以“小细节”提升“大环境”,突出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河道内外“三边”,聚焦“清、拆、整、改、修、植”六个方面,大力推进治乱整破、绿化造林等工作,初步实现了村净、景美、人和。
目前,红庙村已成为“点上有风景、线上有丽景、面上有胜景、全域有美景”的秦岭山水乡村,先后荣获“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传统村落”“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