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集中安置点 安身更安心
本报记者 杨 鑫
文章字数:831
志愿者组织孩子们玩游戏

  “这个宿舍里一共住着8个人,就我年龄最小,我就给几个老人当起了舍长。”7月26日,今年60岁的吴彩玲身着红马甲,边说边帮身边的老人递去热水。
  暴雨灾害摧残了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村民的家园,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黄柏岔村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便民道路和桥梁正在逐步修复,电力、水利、通信等设施也在加班加点恢复中。灾害发生后,杨斜镇初级中学成了防汛救灾集中安置点,截至7月25日陆续安置了258名受灾群众,他们被安置在学校的宿舍和教室里居住,每一个房间都有一名像吴彩玲一样的舍长。舍长每天的任务就是领取生活物资,再为室友发放,同时关注每位舍友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安置点的生活问题。
  杨斜镇初级中学负责人王威说:“我们学校被确定为临时安置点后,就安排了10名教职工返校,及时腾出教室、宿舍为群众提供休息场所,启动学生餐厅,为群众解决就餐问题。为带小孩群众开放自习室和活动室,并安排专门教师进行辅导,使群众腾出手来照顾同住老人。”
  7月26日傍晚,杨斜镇初级中学防汛救灾安置点里,受灾群众散坐在花坛四周纳凉,也有群众带着碗筷在餐厅门口排队等待就餐。记者在安置点里看到,无论是物资发放、还是吃饭用餐或者看病就医都井然有序。
  天色慢慢暗下来,一名身着红马甲的服务人员扶着一位老人走进卫生室,两名医生在询问老人症状后,熟练地用血压计为老人测量血压,确诊是感冒后为老人发放了药品,并协助志愿者把老人送回所住宿舍。在安置点内,随处可见穿着红马甲的人员在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他们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是临时舍长,还有的是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他们用实际行动让安置点里温情如家。
  “目前,我们组建了安置点工作专班,成立临时党支部,设置灾民活动室、医疗卫生室、物资储备室等,配备民警、医护人员、厨师、志愿者,及时调拨各类应急物资和生活物资,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全力保障安置点258名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杨斜镇初级中学防汛救灾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屈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