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爱心捐赠暖人心 同舟共济建家园
——柞水干群抗击“7·19”洪灾系列报道之三
文章字数:1583
  本报通讯员 宋晓虎 陈 晨
  洪灾过后,一片片家园满目疮痍。然而,无数爱心人士向这片深爱的土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心连心,手牵手,共同坚守,重拾希望。
  灾难面前,各级党员坚守一线,机关干部扎根灾区,社会义工艰难救援,爱心企业紧急支援,灾区群众邻里互助——人性的光辉在这里聚集,民族的善德在这里奔涌,自强的精神在这里展现。
  爱心如潮,迅速集结。“7月20日清晨,当我得知家乡柞水遭遇洪灾的消息,心中满是焦急和不安。”陕西惠达集团董事长邓有才回忆道。这位土生土长的柞水人,在得知灾情后立即安排公司专人采购了第一批防洪救灾物资,准备随时前往灾区支援。
  “我亲眼见证了柞水这些年的变化,看到曾经宁静秀美的村庄如今满目疮痍,心里非常难过。”邓有才说。
  21日清晨,邓有才带着惠达集团的员工,将4车价值14万多元的生活物资送往杏坪镇和红岩寺镇。随后,惠达集团又陆续向灾区送去更多救援物资,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超过27万元。
  爱心接力,汇聚成海。与惠达集团一起奉献爱心的企业还有很多。鑫伟控股集团董事长、西安市柞水商会会长石炜第一时间组织商会成员运送超过50万元的赈灾物资、救援设备和生活用品;中国狮子联会陕西代表处、丝路毅友企业家俱乐部也分别捐赠了6万多元的生活物资;陕西盘龙药业集团慷慨解囊,捐款50万元;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带领爱心企业,携10辆重型载货汽车和140万元救灾物资驰援柞水……
  公民力量,点滴成河。在这场救援行动中,不仅仅是企业发挥了助力作用,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
  7月21日,一通来自西安市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的电话让柞水县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赖光喜深受感动。原来,该校初一学生张恩瑜泽和同学们自发筹集了1400元善款,希望通过红十字会帮助灾区的人们。这些小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成为救援道路上的盏盏明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7月27日上午12点,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自发向县红十字会捐款32.54万元,捐赠米面油、方便食品、衣物及毛毯帐篷等生活物资合计243.669万元。
  在营盘镇曹店村的大香炉沟,营盘镇秦丰村村委会副主任徐熙南带领支援人员,利用一台挖掘机抢通了水毁道路。
  “我们给抢险点的老百姓背来了米面油,这会儿又修通了5公里的通村路。”尽管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但徐熙南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
  营盘镇采取“一村包一沟”的形式,动员6个灾情较轻的村庄,出动9台大型机械,全力支援曹店村灾后重建工作。
  在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移民安置点,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徐鹏与村干部一起帮助群众清理家门口的淤泥。一条毛巾、一把铁锨、一双胶鞋,成了徐鹏的日常装备。
  70多岁的村民陈守芳看着徐鹏挥汗如雨,递给他一瓶矿泉水,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幕幕平凡而又感人的画面,成了灾后重建中最动人的风景。
  柞水、西安、洛南等地的曙光救援队为受灾地区搭建临时帐篷、运送生活物资,帮助清理淤泥;柞水县教体局教职干部们组成防汛救灾志愿先锋队,帮助受灾家庭和学校恢复秩序;金星村遭受水毁的木耳大棚清淤现场火热繁忙,中坪社区的光伏产业带随处可见忙碌的技术人员;灾民安置小区选址规划提上议事日程,村组道路、饮水工程、通信基站灾后重建秩序井然。为了减轻前线救援人员的家庭负担,团县委“爱心陪伴·助力成长”托管班应运而生,为一线工作者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温馨空间。
  柞水县委书记曹艳萍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加快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等设施恢复运行,全面组织环境消杀和卫生防疫,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便利环境。同时,我们会密切关注河道水位变化,细致排查安全隐患,组织专业人员对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排险加固,严防次生灾害,用心用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洪流席卷而来,柞水县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面对这场自然灾害,柞水人民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让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们相信,只要万众一心、携手同行,就没有过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