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金井河畔的守护
本报见习记者 杨若阳
文章字数:1287
  “44户,91人,没问题!”
  7月30日,经过一夜暴雨冲刷,柞水县瓦房口镇大河村显得格外宁静。天微亮,大河村酿酒合作社厂房里的临时安置点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柞水县人大代表、大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彩霞清点完三组安置点的人数,就和村干部忙着把附近住户做好的饭端给无家可归的受灾户们。忙活了一晚,张彩霞这才得空坐下,准备等待雨势转小再进行二次灾害排查。
  大河村地处金井河下游,沿线所有支流全都汇入主河道。山洪袭来,大量耕地、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好在我们这两次都撤离及时,全村群众都安然无恙。”早起的张彩霞嗓子几乎都说不出话来,脖颈上也因为天热长满了痱子。
  但回想起7月19日上午的情景,张彩霞仍难以平静。当天,当她清点所负责的大河村三组撤离人数时,发现村民宋润玉和李朝英老两口并不在撤离队伍中,这让她瞬间慌了神。彼时,洪水已经漫过河堤,张彩霞没有过多犹豫,立即选择爬山路绕行到老两口家。等张彩霞快到宋润玉家门口时,路上已是过膝的洪水。雨滴的拍打模糊了张彩霞的视线,她只好深一脚、浅一脚地探路。
  “我不走!猪圈吹垮了,我的30多头猪都被冲走了,这剩下的猪我不能不管。”宋润玉夫妇因自家养殖场的猪被洪水冲走,坐在家门口边抹眼泪边难过生气,迟迟不愿撤离。
  雨势逐渐变大,路面的积水也在肉眼可见地升高,多停留一分,就多一分危险。张彩霞一边安慰老两口,一边解释撤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最终,他们被张彩霞的软磨硬泡打动,在张彩霞的搀扶下撤离到安全地点。
  张彩霞介绍,大河村本就是一个专业的养猪村,养猪的农户很多,平均每户都有六七十头,这次受灾对养殖户的打击很大。
  “这几天,张支书就没合过眼!白天不是和丈夫王能志一起清理淤泥、装卸救灾物资,就是在给村民送救灾物资的路上。”一直在安置点帮忙的三组村民廖宗言说。
  洪水逐渐退去,张彩霞一刻也没敢耽误灾后重建工作。面对村党群服务中心被淹、便民服务大厅办公设施全部损毁的现状,张彩霞心里清楚要及时抢修水电讯,必须要先通路;而要抢修道路,就必须要用机械。机械去哪里找?怎么去?
  得知邻近的老庄村有挖掘机,张彩霞和驻村第一书记杜玉涛、村委会副主任叶正朝一起,顶着烈日徒步五公里找到了挖掘机和铲车。清理完道路滑坡塌方,铲车在铲村委会院子淤泥时出现故障,张彩霞只得再次踏上寻找铲车的路。得知通往铲车所在地的凉水沟口引桥被冲断了过不去,她又立即联系人拉运石头,在桥头抢修便道。便道通了,才把铲车开出来,继续清理工作。
  “路面淤泥堆积,铲车清理不干净、不彻底,必须动用人工。”张彩霞话音刚落,村里的党员、群众120多人就自愿加入到清扫道路淤泥的队伍中。
  张彩霞脸色疲惫,可说起后续的灾后重建工作,目光又坚定了起来。“因为是养猪大村,洪水退去后,要抓紧时间积极协调卫生部门对全村公共区域和进水的农户家里都进行防疫消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另外,还要联系卫生院为受灾群众发放藿香正气水等必需药品。”
  “路没了可以再修,房子没了可以重盖,猪没了可以再养。日子肯定会逐渐好起来的!”张彩霞表示,她有信心带领大河村村民一起渡过难关,从一盏灯、一棵树、一头猪开始,逐渐恢复生产秩序,努力带着村民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