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鉴源治理 推进源头解纷
文章字数:2153
“该医院的诊疗行为是否符合临床操作规范?‘病程延长’是否必然导致原告损害后果的发生?”
“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分析,医院的诊疗行为符合临床操作规范。”
7月20日,在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的原告刘某与被告某县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专家论证会上,来自省市县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一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前鉴定的因果关系、参与度等,现场答疑,并给出专业意见,为纠纷后续化解打下基础。
当天,另外两起涉交通事故、建设工程领域案件鉴定论证会同步召开。这是商洛中院创新开展鉴源治理工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商洛中院立足审判实际,以高发多发的人身损害、利益关系复杂的医疗医患、影响广泛的建设工程类案件破题,整合力量、协同发力,聚力打造“高效、简便、公正、权威、有效”的鉴源治理工作格局。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受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建设工程等涉医疗和建工领域案件2770多件,其中涉及鉴定666件、诉前鉴定324件,利用专家答疑促解70多件。
聚焦难点 推动科学化支撑
“涉医疗和建工领域矛盾纠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息息相关。由于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之前积压的鉴定问题专业、周期偏长、结果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医患矛盾激化、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7月11日,在谈及创新开展鉴源治理工作的初衷时,商洛中院司法技术室主任李静说,“为达到诉讼预期,许多当事人会要求重新鉴定,如此一来,不仅诉讼成本增加,还会因重复鉴定影响办案周期。”
如何在“鉴源”上下功夫,让“少鉴、慎鉴、信鉴”成为常态,是推深做实源头解纷的“最优解”。
为此,商洛中院形成由市委政法委、法院、卫健、住建、医调委等10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公安、检察、司法行政以及高校、医院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的开放、共融、动态、权威化专业队伍,力求前置化处理鉴定案件,并以此为支撑,解决法院专业人才匮乏掣肘。
汇聚力量 推动多元化整合
组建队伍只是鉴源治理工作迈出的第一步。7月20日,由商洛中院推动的全市涉诉诊疗行为合规性审查工作室揭牌,为各领域专家更好履职搭建了平台。
该工作室系全国地市级层面成立的首个涉医疗损害赔偿领域纠纷专业组织,整合了省市县专家资源,畅通了当事人、鉴定人、专家、法官、调解员等“五方渠道”,打通了多元解纷、诉前调解、案件审执“三个环节”,实现鉴源治理全链条互联互通、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为解决涉医疗、建工、环资类鉴定案件存在的瓶颈问题,商洛中院全面吸纳省市县各界专家,建立市域法庭科学技术专家库,首批聘任62名建工领域专家、48名医疗领域专家、16名环保专家,充分发挥专家专业特长和行业权威,积极辅助和参与相关案件处理,预防和妥善处理类案纠纷。
贯通业务 推动流程化运用
“法官,我只是在张某的鼻梁打了一拳,跟他的牙齿折裂没关系,换牙钱不该由我赔。”4月18日,在处理一起人身损害纠纷时,作为原审被告的刘某反复陈述己方观点,情绪激动。
据办案法官邓昊宇介绍,该案标的额不到1万元,启动鉴定程序成本过高,且原被告为同村居民,家庭条件一般。“作为法官,既要把问题症结查清,让当事人信服;又要从司法为民角度考量,低成本、高效率为当事人解除‘痛点’。”邓昊宇说。
思量再三后,邓昊宇决定,不做司法鉴定,请求专家协助解决问题。随即,他前往山阳县医院找到张某的主治医生,又联系省城的业务专家。通过医生和专家分析,确定张某的牙齿折裂和刘某击打无直接关系。据此,邓昊宇联合村干部,顺利调解了该起纠纷,刘、张二人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均表示信服,矛盾得以妥善化解。
商洛中院注重将各类专家、各领域人才充分运用到诉前、调解、审判、执行、案后回访等环节,面向社会和当事人,精准提供司法服务,及时答疑释惑,以提供专业判断、问题释明和论证支撑实现矛盾实质性化解。
多元支持 推动主体化服务
“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依法参加审判活动……”7月17日,商州法院举行新任人民陪审员任命宣誓仪式暨培训会,91名人民陪审员代表集中宣誓任职。
鉴源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各领域专家、人才多元支持,以主体化服务明晰定位,能动履职。商洛中院广泛吸纳和引入人民陪审员、“能人”乡贤、专家证人、专家辅助人、技术调查官、司法鉴定人等群体,通过专题辅导、举办培训班,与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联络等方式,不断激发各类人才主体服务意识。
司法活动中,针对人身损害、交通事故,涉医疗、建设工程类专业案件有无鉴定必要、诊疗过程是否合规、鉴定结论是否妥当等问题,法官邀请入库专家、技术调查官等人员,进行审查或参与诉讼活动,以“门诊式”服务提供专业意见,促推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
协同发力 推动一体化保障
商洛中院指导全市法院畅通内部衔接机制,注重从人财物和阵地载体等方面一体化保障鉴源治理工作。加强外部沟通联络,深化协作、强化责任,完善联动制度,让专业意见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审判、服务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定期梳理、征求法官及当事人等对鉴定机构意见,对收费不合理、过程不透明、程序不规范、结果不科学、答疑不到位等情形,督促其整改落实,视情况从机构名册中剔除。
为进一步保障鉴源治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商洛中院制定了《商洛市涉诉诊疗行为合规性审查工作机制》《具有专门知识人员辅助建筑领域纠纷审理工作管理办法》等一批机制,推动用制度管人管事。
“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分析,医院的诊疗行为符合临床操作规范。”
7月20日,在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的原告刘某与被告某县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专家论证会上,来自省市县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一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前鉴定的因果关系、参与度等,现场答疑,并给出专业意见,为纠纷后续化解打下基础。
当天,另外两起涉交通事故、建设工程领域案件鉴定论证会同步召开。这是商洛中院创新开展鉴源治理工作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商洛中院立足审判实际,以高发多发的人身损害、利益关系复杂的医疗医患、影响广泛的建设工程类案件破题,整合力量、协同发力,聚力打造“高效、简便、公正、权威、有效”的鉴源治理工作格局。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受理交通事故、人身损害、建设工程等涉医疗和建工领域案件2770多件,其中涉及鉴定666件、诉前鉴定324件,利用专家答疑促解70多件。
聚焦难点 推动科学化支撑
“涉医疗和建工领域矛盾纠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息息相关。由于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之前积压的鉴定问题专业、周期偏长、结果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医患矛盾激化、当事人对立情绪严重。”7月11日,在谈及创新开展鉴源治理工作的初衷时,商洛中院司法技术室主任李静说,“为达到诉讼预期,许多当事人会要求重新鉴定,如此一来,不仅诉讼成本增加,还会因重复鉴定影响办案周期。”
如何在“鉴源”上下功夫,让“少鉴、慎鉴、信鉴”成为常态,是推深做实源头解纷的“最优解”。
为此,商洛中院形成由市委政法委、法院、卫健、住建、医调委等10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公安、检察、司法行政以及高校、医院各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的开放、共融、动态、权威化专业队伍,力求前置化处理鉴定案件,并以此为支撑,解决法院专业人才匮乏掣肘。
汇聚力量 推动多元化整合
组建队伍只是鉴源治理工作迈出的第一步。7月20日,由商洛中院推动的全市涉诉诊疗行为合规性审查工作室揭牌,为各领域专家更好履职搭建了平台。
该工作室系全国地市级层面成立的首个涉医疗损害赔偿领域纠纷专业组织,整合了省市县专家资源,畅通了当事人、鉴定人、专家、法官、调解员等“五方渠道”,打通了多元解纷、诉前调解、案件审执“三个环节”,实现鉴源治理全链条互联互通、优势互补。
与此同时,为解决涉医疗、建工、环资类鉴定案件存在的瓶颈问题,商洛中院全面吸纳省市县各界专家,建立市域法庭科学技术专家库,首批聘任62名建工领域专家、48名医疗领域专家、16名环保专家,充分发挥专家专业特长和行业权威,积极辅助和参与相关案件处理,预防和妥善处理类案纠纷。
贯通业务 推动流程化运用
“法官,我只是在张某的鼻梁打了一拳,跟他的牙齿折裂没关系,换牙钱不该由我赔。”4月18日,在处理一起人身损害纠纷时,作为原审被告的刘某反复陈述己方观点,情绪激动。
据办案法官邓昊宇介绍,该案标的额不到1万元,启动鉴定程序成本过高,且原被告为同村居民,家庭条件一般。“作为法官,既要把问题症结查清,让当事人信服;又要从司法为民角度考量,低成本、高效率为当事人解除‘痛点’。”邓昊宇说。
思量再三后,邓昊宇决定,不做司法鉴定,请求专家协助解决问题。随即,他前往山阳县医院找到张某的主治医生,又联系省城的业务专家。通过医生和专家分析,确定张某的牙齿折裂和刘某击打无直接关系。据此,邓昊宇联合村干部,顺利调解了该起纠纷,刘、张二人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均表示信服,矛盾得以妥善化解。
商洛中院注重将各类专家、各领域人才充分运用到诉前、调解、审判、执行、案后回访等环节,面向社会和当事人,精准提供司法服务,及时答疑释惑,以提供专业判断、问题释明和论证支撑实现矛盾实质性化解。
多元支持 推动主体化服务
“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依法参加审判活动……”7月17日,商州法院举行新任人民陪审员任命宣誓仪式暨培训会,91名人民陪审员代表集中宣誓任职。
鉴源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各领域专家、人才多元支持,以主体化服务明晰定位,能动履职。商洛中院广泛吸纳和引入人民陪审员、“能人”乡贤、专家证人、专家辅助人、技术调查官、司法鉴定人等群体,通过专题辅导、举办培训班,与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加强与主管部门沟通联络等方式,不断激发各类人才主体服务意识。
司法活动中,针对人身损害、交通事故,涉医疗、建设工程类专业案件有无鉴定必要、诊疗过程是否合规、鉴定结论是否妥当等问题,法官邀请入库专家、技术调查官等人员,进行审查或参与诉讼活动,以“门诊式”服务提供专业意见,促推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
协同发力 推动一体化保障
商洛中院指导全市法院畅通内部衔接机制,注重从人财物和阵地载体等方面一体化保障鉴源治理工作。加强外部沟通联络,深化协作、强化责任,完善联动制度,让专业意见和专业技能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审判、服务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定期梳理、征求法官及当事人等对鉴定机构意见,对收费不合理、过程不透明、程序不规范、结果不科学、答疑不到位等情形,督促其整改落实,视情况从机构名册中剔除。
为进一步保障鉴源治理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商洛中院制定了《商洛市涉诉诊疗行为合规性审查工作机制》《具有专门知识人员辅助建筑领域纠纷审理工作管理办法》等一批机制,推动用制度管人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