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行
文章字数:3048
进入洛南,是从一家路边店的豆腐午餐开始的。
一个大敞篷下,简易的方桌方凳,大家分坐于几张桌子,每张桌上几盘小菜,每人一碗热豆腐烩菜就锅盔。东道主选这个原生态十足的店家,为一众文艺采风者接风,真是出乎意料。
洛南友人道:“这是洛南的特色饮食‘百年豆腐’,也是省非遗项目。”许是大家都饿极了,许是这“百年”果然名不虚传,一时风卷残云,纷纷光盘。
住宿安排在音乐小镇。作为洛南名片的音乐小镇,已久闻其名,入住其间,自然甚为悦意。
随坡就势而建的酒店、门店、民宿等建筑群,秀雅而清静。这清静之于客人,是求之不得的,而作为主人,自是喜迎八方宾客的。那待我们走了,再祈请有闲者去小住感受吧。而基于吃住之外的行,更是不可或缺的难忘体验。
柏庵村
去古城镇柏庵村,我没想到会遇见一棵绿髯飘飘的老树神,也没想到会由一位村妇教我拼读识字,指着一个司空见惯的字为我纠正读音。
那个阴凉的午后,车行于曲折回环的乡道上。一会儿穿过一座沉默的村庄,一会儿又驶上绿意悠长的山路十八弯,逶迤驰行,起伏盘旋,把刚刚午休起来的一行人似又要带入梦乡里去。
半梦半醒之间,车缓缓停至一平阔处。领队说到了,我们为之一振,起身下车。四下观望,看见不远处,一座高台围栏里,一棵老树被圈护其间。树冠华盖宝伞般层叠雄浑,彰显出一派庄严与沉稳。
一位村妇迎上前,指着大树向我们解说道:“这是页(xue)山古柏。”
“单音字‘页’字到了这里就读页(xue)啊?”“祖上就这么传下来的。”
我想起长安的潏河,长安人都叫潏(jue)河。相信祖祖辈辈约定俗成的叫法,一定有它深层的文化脉络。
村妇提醒大家这里不能抽烟,然后引导大家登上高台,进入人行通道去观赏古柏。绿巨人似的树冠,千万根枝条上层层叠叠的柏叶绿苔般伸展开来,像生出的无数羽翅正振翅欲飞。或许,每一棵树都有一个飞翔的梦,一落生就努力地触摸天空,仰望星空。这棵古柏已然梦逐了几千年,依然向天而生,初心不改,堪堪令人敬仰。
不禁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古柏生生不息,数千年不衰?是什么样的地火蓄养着古柏绵延不绝,数千年不灭?渺若我等凡尘,能不能觅寻一息根脉?
看那敦实粗壮的树身,纹路螺旋状向上,像是被一股强大的龙卷风裹挟着即将拔地而起,而古柏用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定力向反方向拉锯,及至树身如旋转的舞者般,惊现出动感的深刻螺旋纹路,完成一幅生命之歌的大写意:心接天宇而根系大地。
近观那树身,像动感的雕塑,条条纹路清晰而深刻,生动而鲜活。那是经几千年风刀霜剑雕刻而成,受几千年烈日飞雪淬炼而成。它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它是一条由地下而向上空盘旋流动的河流,几千年来一直奔流不息。
村妇嘱咐我们顺时针绕树三周,会受到古柏护佑。我们沿通道绕行,仰望古柏,觉得古柏气宇不凡,恍若已修炼成仙。那伸展的千万条枝丫犹如千手观音般,将慈悲、善念施于八方,我们虔敬地望一眼,似乎就领受到一份爱意。
村妇一边引领我们绕行,一边为我们讲古柏的传说。传说古柏是黄帝时期手植柏,有说是黄帝所种,有说是仓颉所植,当地人世代悉心养护。其树身端庄,树冠展拓,朝迎朝霞,暮送晚霞,又名“栖霞柏”。宋代这里有座道观,里边的老道长对古柏十分珍爱,视为生命。老道长一生乐善好施,临终却无力置棺。当夜,突然风雨大作,一声巨响后,古柏的一枝轰然断裂落地,人们就用这断枝解板为老道长做棺材。不多不少,断枝刚好做了一具棺材。从此以后,人们对古柏敬若神明。
我们细观古柏,确有一些断茬痕迹。断枝做棺的传说也表明古柏成长过程中经受的风雨摧折,而那只是几千年来所经受的无数劫难之一。细析,传说有传说的善导用意,而当地人将治安联防办就设在古柏旁侧,并指定了养护责任人和日常巡护人,可谓对古柏确是视若家珍,爱护有加。他们不会将古柏的残枝拉回家,也不会将古柏的落籽捡回家;他们不会靠近古柏惊扰它,也不会远离古柏淡忘它。当地人以地生古柏为荣,而古柏能生于斯长于斯亦何其幸也。
想来有这样的护持,古柏自是可以安然长青的。
花石浪
在洛南,音乐小镇是很浪漫的入住地。翌日晨起,要去一个叫花石浪的地方,感觉也必是一场浪漫之旅。
难得清凉的仲夏清晨,坐上车,任由车子在绿茵茵的乡路上前行。想起花石浪,望文生义,脑海里便幻化出一幅如梦的图景来:一条水草丰茂的河流,清凌凌的河水汩汩奔流着,冲击着一块块莹白的石头,两岸几处人家,有俊逸的少年捡着薄石片在回流处打水漂,有娇俏的女孩子笑着叫好,笑声随着一串串雪白的浪花奔流向远,浪迹天涯。
不多时,车子停在一个村巷里,我们被告知到站了。随之纷纷下车,跟随向导,穿过一条窄窄的村道到后山,沿着一条被灌木藤蔓半遮半掩的羊肠小道蜿蜒上行。
一路走,一路被灌木羁绊,被藤蔓纠缠,不免暗自嘀咕,花石浪,顾名思义,不该是在水边吗?如何要往山上去?难道走到山尽头就遇见水了?思绪游走着,忽而就被藤蔓扯住了裙裾,忽而又被芒刺扎痛了腿肚,心赶紧收归当下。只不得其解:会通向怎样的秘境,要这样层层设限,百般考验?
终于看到花石浪遗址的石碑。转过两道弯,一座厚重的天然墨色石椅在道边闲置着,静待来客。继续前行,拐过最后一道弯,看到小道通向的一面山崖。我们走到崖跟前,在一片绿藤悬垂的崖面旁侧,惊现了一个大山洞。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粗陋原始的山洞,就是此行以为浪漫之旅的目的地——花石浪猿人遗址。
我们紧走几步,走向远祖洞窟前,像懵懂的孩子般,向洞内探望。高约三四米的洞口,里边向下向前向几个方位延伸。有的地块凸出、有的凹陷,从洞口不便分辨。只感觉土层坚实,颜色不一,显现出经世既久的痕迹。有人举起手机捕捉着,有人举起相机瞄准着,幻想还能有什么新发现。有人说洞口壁上条条道道像刻字,有人说不是。有人说洞口上部像一个人的侧面头像,有鼻子有眼,有人附议说,真是!太像了。
一位讲述者为我们讲述了花石浪遗址被发现的经过。同世界上很多重大发现一样,花石浪的现世也是源于某人偶然间的一瞥。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北大学的薛教授在西安一大型药材市场转悠时,偶然间看到一个地摊上将一些动物遗骨作为中药材进行售卖。作为考古专家的薛教授敏感地觉出这些遗骨不同寻常,上前仔细地寻根问底,得知这些遗骨来自商洛市洛南县一个山洞。后寻访而来,发现了这个被称为龙牙洞的山洞。薛教授多处考察,连续发文,引起考古界关注。
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古部门开始发掘,证实龙牙洞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之后发掘扩展至整个洛南盆地,发现四十里梁塬就是一个旧石器遗址群。专家认定其文化遗存在世界上都是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发现的意义不亚于发现兵马俑。
这不能不让我们对那偶然的一瞥怀抱敬意和庆幸。只不解,先民何以选择这里作为栖息地呢?不等我们发问,讲述者接着就为我们解析了这里的自然环境。说这个洞体之上曾是一片森林,一公里之外是石门河、县河和洛河三河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这就为早期生命繁衍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我们不由放眼望远,目之所及处,隐隐有一道长长的山梁。讲述者告知我们,那就是遗址群所在地四十里梁塬,在梁塬的尾端正在规划投建一座洛南盆地旧石器博物馆。
这消息不禁令人为之一振,这定然是从龙牙洞为起点,延伸出一条发现之旅,最后催生出的一个大工程,堪堪地令人期待。
听完讲述,有人说洛南猿人在秦岭以南,蓝田猿人在秦岭以北,同为旧石器时代,推想几十万年前,或许也有过融合演变的可能。
想象力是文学艺术家的可贵特质,于此,这样的推衍可爱而情长,令人无限怀想。
告别时,我们以最无拘的站位与龙牙洞合影,洞口的侧身头像也与我们同框,感觉到先祖之眼一直在瞩望着我们。
一个大敞篷下,简易的方桌方凳,大家分坐于几张桌子,每张桌上几盘小菜,每人一碗热豆腐烩菜就锅盔。东道主选这个原生态十足的店家,为一众文艺采风者接风,真是出乎意料。
洛南友人道:“这是洛南的特色饮食‘百年豆腐’,也是省非遗项目。”许是大家都饿极了,许是这“百年”果然名不虚传,一时风卷残云,纷纷光盘。
住宿安排在音乐小镇。作为洛南名片的音乐小镇,已久闻其名,入住其间,自然甚为悦意。
随坡就势而建的酒店、门店、民宿等建筑群,秀雅而清静。这清静之于客人,是求之不得的,而作为主人,自是喜迎八方宾客的。那待我们走了,再祈请有闲者去小住感受吧。而基于吃住之外的行,更是不可或缺的难忘体验。
柏庵村
去古城镇柏庵村,我没想到会遇见一棵绿髯飘飘的老树神,也没想到会由一位村妇教我拼读识字,指着一个司空见惯的字为我纠正读音。
那个阴凉的午后,车行于曲折回环的乡道上。一会儿穿过一座沉默的村庄,一会儿又驶上绿意悠长的山路十八弯,逶迤驰行,起伏盘旋,把刚刚午休起来的一行人似又要带入梦乡里去。
半梦半醒之间,车缓缓停至一平阔处。领队说到了,我们为之一振,起身下车。四下观望,看见不远处,一座高台围栏里,一棵老树被圈护其间。树冠华盖宝伞般层叠雄浑,彰显出一派庄严与沉稳。
一位村妇迎上前,指着大树向我们解说道:“这是页(xue)山古柏。”
“单音字‘页’字到了这里就读页(xue)啊?”“祖上就这么传下来的。”
我想起长安的潏河,长安人都叫潏(jue)河。相信祖祖辈辈约定俗成的叫法,一定有它深层的文化脉络。
村妇提醒大家这里不能抽烟,然后引导大家登上高台,进入人行通道去观赏古柏。绿巨人似的树冠,千万根枝条上层层叠叠的柏叶绿苔般伸展开来,像生出的无数羽翅正振翅欲飞。或许,每一棵树都有一个飞翔的梦,一落生就努力地触摸天空,仰望星空。这棵古柏已然梦逐了几千年,依然向天而生,初心不改,堪堪令人敬仰。
不禁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古柏生生不息,数千年不衰?是什么样的地火蓄养着古柏绵延不绝,数千年不灭?渺若我等凡尘,能不能觅寻一息根脉?
看那敦实粗壮的树身,纹路螺旋状向上,像是被一股强大的龙卷风裹挟着即将拔地而起,而古柏用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定力向反方向拉锯,及至树身如旋转的舞者般,惊现出动感的深刻螺旋纹路,完成一幅生命之歌的大写意:心接天宇而根系大地。
近观那树身,像动感的雕塑,条条纹路清晰而深刻,生动而鲜活。那是经几千年风刀霜剑雕刻而成,受几千年烈日飞雪淬炼而成。它是流动的,而不是静止的。它是一条由地下而向上空盘旋流动的河流,几千年来一直奔流不息。
村妇嘱咐我们顺时针绕树三周,会受到古柏护佑。我们沿通道绕行,仰望古柏,觉得古柏气宇不凡,恍若已修炼成仙。那伸展的千万条枝丫犹如千手观音般,将慈悲、善念施于八方,我们虔敬地望一眼,似乎就领受到一份爱意。
村妇一边引领我们绕行,一边为我们讲古柏的传说。传说古柏是黄帝时期手植柏,有说是黄帝所种,有说是仓颉所植,当地人世代悉心养护。其树身端庄,树冠展拓,朝迎朝霞,暮送晚霞,又名“栖霞柏”。宋代这里有座道观,里边的老道长对古柏十分珍爱,视为生命。老道长一生乐善好施,临终却无力置棺。当夜,突然风雨大作,一声巨响后,古柏的一枝轰然断裂落地,人们就用这断枝解板为老道长做棺材。不多不少,断枝刚好做了一具棺材。从此以后,人们对古柏敬若神明。
我们细观古柏,确有一些断茬痕迹。断枝做棺的传说也表明古柏成长过程中经受的风雨摧折,而那只是几千年来所经受的无数劫难之一。细析,传说有传说的善导用意,而当地人将治安联防办就设在古柏旁侧,并指定了养护责任人和日常巡护人,可谓对古柏确是视若家珍,爱护有加。他们不会将古柏的残枝拉回家,也不会将古柏的落籽捡回家;他们不会靠近古柏惊扰它,也不会远离古柏淡忘它。当地人以地生古柏为荣,而古柏能生于斯长于斯亦何其幸也。
想来有这样的护持,古柏自是可以安然长青的。
花石浪
在洛南,音乐小镇是很浪漫的入住地。翌日晨起,要去一个叫花石浪的地方,感觉也必是一场浪漫之旅。
难得清凉的仲夏清晨,坐上车,任由车子在绿茵茵的乡路上前行。想起花石浪,望文生义,脑海里便幻化出一幅如梦的图景来:一条水草丰茂的河流,清凌凌的河水汩汩奔流着,冲击着一块块莹白的石头,两岸几处人家,有俊逸的少年捡着薄石片在回流处打水漂,有娇俏的女孩子笑着叫好,笑声随着一串串雪白的浪花奔流向远,浪迹天涯。
不多时,车子停在一个村巷里,我们被告知到站了。随之纷纷下车,跟随向导,穿过一条窄窄的村道到后山,沿着一条被灌木藤蔓半遮半掩的羊肠小道蜿蜒上行。
一路走,一路被灌木羁绊,被藤蔓纠缠,不免暗自嘀咕,花石浪,顾名思义,不该是在水边吗?如何要往山上去?难道走到山尽头就遇见水了?思绪游走着,忽而就被藤蔓扯住了裙裾,忽而又被芒刺扎痛了腿肚,心赶紧收归当下。只不得其解:会通向怎样的秘境,要这样层层设限,百般考验?
终于看到花石浪遗址的石碑。转过两道弯,一座厚重的天然墨色石椅在道边闲置着,静待来客。继续前行,拐过最后一道弯,看到小道通向的一面山崖。我们走到崖跟前,在一片绿藤悬垂的崖面旁侧,惊现了一个大山洞。
没想到,这个看起来粗陋原始的山洞,就是此行以为浪漫之旅的目的地——花石浪猿人遗址。
我们紧走几步,走向远祖洞窟前,像懵懂的孩子般,向洞内探望。高约三四米的洞口,里边向下向前向几个方位延伸。有的地块凸出、有的凹陷,从洞口不便分辨。只感觉土层坚实,颜色不一,显现出经世既久的痕迹。有人举起手机捕捉着,有人举起相机瞄准着,幻想还能有什么新发现。有人说洞口壁上条条道道像刻字,有人说不是。有人说洞口上部像一个人的侧面头像,有鼻子有眼,有人附议说,真是!太像了。
一位讲述者为我们讲述了花石浪遗址被发现的经过。同世界上很多重大发现一样,花石浪的现世也是源于某人偶然间的一瞥。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北大学的薛教授在西安一大型药材市场转悠时,偶然间看到一个地摊上将一些动物遗骨作为中药材进行售卖。作为考古专家的薛教授敏感地觉出这些遗骨不同寻常,上前仔细地寻根问底,得知这些遗骨来自商洛市洛南县一个山洞。后寻访而来,发现了这个被称为龙牙洞的山洞。薛教授多处考察,连续发文,引起考古界关注。
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古部门开始发掘,证实龙牙洞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之后发掘扩展至整个洛南盆地,发现四十里梁塬就是一个旧石器遗址群。专家认定其文化遗存在世界上都是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发现的意义不亚于发现兵马俑。
这不能不让我们对那偶然的一瞥怀抱敬意和庆幸。只不解,先民何以选择这里作为栖息地呢?不等我们发问,讲述者接着就为我们解析了这里的自然环境。说这个洞体之上曾是一片森林,一公里之外是石门河、县河和洛河三河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这就为早期生命繁衍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我们不由放眼望远,目之所及处,隐隐有一道长长的山梁。讲述者告知我们,那就是遗址群所在地四十里梁塬,在梁塬的尾端正在规划投建一座洛南盆地旧石器博物馆。
这消息不禁令人为之一振,这定然是从龙牙洞为起点,延伸出一条发现之旅,最后催生出的一个大工程,堪堪地令人期待。
听完讲述,有人说洛南猿人在秦岭以南,蓝田猿人在秦岭以北,同为旧石器时代,推想几十万年前,或许也有过融合演变的可能。
想象力是文学艺术家的可贵特质,于此,这样的推衍可爱而情长,令人无限怀想。
告别时,我们以最无拘的站位与龙牙洞合影,洞口的侧身头像也与我们同框,感觉到先祖之眼一直在瞩望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