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灾区群众的希望之光
文章字数:1955
7月19日中午,国网柞水县供电公司调度室紧张的情绪几乎凝结,线路接连报损,警报灯红光闪烁,报灾电话和失联网点像一块巨石压在现场人员心头。晚8时,红岩寺镇、曹坪镇等地的供电系统相继陷入瘫痪,供电形势异常严峻,抢修工作刻不容缓。
使命召唤
7月19日,柞水县发生灾害性暴雨天气,12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受灾严重的曹坪镇、红岩寺镇、瓦房口镇,累计降雨量高达150毫米以上,多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柞水电网11条10千伏线路故障,涉及271个台区、2.47万户,灾区交通及通信全部中断。
国网柞水县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成立“7·19”防汛抢险临时指挥部,下设信息统计、查灾抢修、物资材料、外联协调、后勤保障、用户服务、宣传报道、保险理赔8个小组。
针对受灾严重的3个镇,国网柞水县供电公司立即组建党员突击队,乾佑供电所党员杨传明第一个报名,要求前往重灾区红岩寺镇。小岭供电所党员樊海东、张国锋主动请缨,申请去曹坪镇。营盘供电所陈志华、下梁供电所叶明智……紧接着各个供电所的党员纷纷加入突击抢修队。没有号召,却人人“逆水”出征,他们深入灾情腹地,查看电力设施受损及群众用电情况,研判快速复电方案。在这场抗洪保电战斗中,柞水公司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在有限条件下实时发布停电原因及抢修进度,并对受灾及停电区域群众开展需求问询及安抚工作,对重要、敏感群体采用应急发电车、发电机提供应急用电保障。积极与政府交通部门沟通,实时掌握道路通行情况,将道路修复与电力抢修同步开展,做到“路通电通”。这为后续的灾后自救和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难”而行
7月19日晚9时,一位从事电力工作20余年的老电力工作者胡源江,给办公室报备后前往曹坪灾区。
7月20日凌晨,在救援便道尚未畅通的情况下,多支党员先锋队率先开拔。
坍塌的道路,冲毁的房屋,连正常徒步的小道几乎都没有,一踩就陷到膝盖深的污泥中,最深处已没过腰身,恶劣的环境给现场勘察和抢修带来了极大考验。
爬坡、蹚河、穿过林区……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甚至手脚并用在泥泞中爬行。在通信中断的困境下,有人徒步翻山越岭40公里进行巡线勘察,脚底磨出了血泡也毫无怨言;有人在高温下连续抢修导致眩晕,却拒绝特殊照顾,稍作休整便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还有人即便不断摔倒也要坚持携带重要设备攀上山顶统计电力设备受损情况……
灾情发生后,国网商洛公司高度重视并迅速行动,多方协调资源支援柞水。7月24日,多批重要电力物资顺利抵达柞水县曹坪镇、红岩寺镇等地,为正在紧张进行的电力抢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各市公司跨市支援柞水,助力柞水防汛抢险保供电。西安、咸阳、渭南、洛南、丹凤、铜川、镇安等7家单位抽调200余人组建支援队伍,携带发电机、应急抢修车等装备物资奔赴数百公里支援柞水,加快恢复受损电力设施,全力打通抗洪抢险救灾的“生命线”。
7月25日晚,省市各援助单位抢修人员、专家到达红岩寺和马台指挥部,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第一时间与柞水公司对接,详细了解柞水电网的布局,电力设施情况等,为后续抢修工作制定精准的方案。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分析,预判抢修的地点和受灾情况,核对电气接线图、地理接线图,制定安全措施,熟悉工作现场,并同步安排人员办理工作票许可申请等手续。根据现场环境和抢修情况,科学调配抢修队伍和物资,做足抢修前的准备,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抢修工作。
希望之光
随着抢修工作的深入,夜幕下的灾区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在连续数日的昼夜奋战后,电力工人们终于完成了对关键线路的修复工作。当第一缕电流穿越受损的电网,重新注入千家万户,那一刻,整个灾区仿佛被点亮了。灯光闪烁,不仅照亮了漆黑的夜晚,更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与温暖。
在恢复供电的瞬间,一位受灾群众激动地说:“看到灯亮起来的那一刻,我的眼泪都下来了。这不仅仅是电来了,更是我们生活的希望回来了。”这句话道出了无数灾区人民的心声。电力的恢复,不仅意味着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更象征着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和人们心灵的慰藉。
据统计,本次水灾造成4个镇(街道)42个村电力完全中断,停电10千伏线路7条、398公里、240个台区、21537户。倒断杆1270基、断线1228处、损毁变压器67台。抢修恢复10千伏线路7条、台区234个、用户供电23280户,恢复倒断杆基、断线142处。所有镇政府所在地和42个村已恢复供电或部分恢复供电,恢复10千伏线路支线2条、台区10个、用户供电759户,恢复倒断杆1207基、断线1185处,42个村恢复供电或部分恢复供电,其他正在加紧抢修当中。
此次抢修行动共投入电力工作者超过600人次,他们克服了洪水、泥泞、疲劳等重重困难,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电力工作者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灾区人民点亮了希望之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
使命召唤
7月19日,柞水县发生灾害性暴雨天气,12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受灾严重的曹坪镇、红岩寺镇、瓦房口镇,累计降雨量高达150毫米以上,多地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柞水电网11条10千伏线路故障,涉及271个台区、2.47万户,灾区交通及通信全部中断。
国网柞水县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Ⅲ级应急响应,成立“7·19”防汛抢险临时指挥部,下设信息统计、查灾抢修、物资材料、外联协调、后勤保障、用户服务、宣传报道、保险理赔8个小组。
针对受灾严重的3个镇,国网柞水县供电公司立即组建党员突击队,乾佑供电所党员杨传明第一个报名,要求前往重灾区红岩寺镇。小岭供电所党员樊海东、张国锋主动请缨,申请去曹坪镇。营盘供电所陈志华、下梁供电所叶明智……紧接着各个供电所的党员纷纷加入突击抢修队。没有号召,却人人“逆水”出征,他们深入灾情腹地,查看电力设施受损及群众用电情况,研判快速复电方案。在这场抗洪保电战斗中,柞水公司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在有限条件下实时发布停电原因及抢修进度,并对受灾及停电区域群众开展需求问询及安抚工作,对重要、敏感群体采用应急发电车、发电机提供应急用电保障。积极与政府交通部门沟通,实时掌握道路通行情况,将道路修复与电力抢修同步开展,做到“路通电通”。这为后续的灾后自救和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难”而行
7月19日晚9时,一位从事电力工作20余年的老电力工作者胡源江,给办公室报备后前往曹坪灾区。
7月20日凌晨,在救援便道尚未畅通的情况下,多支党员先锋队率先开拔。
坍塌的道路,冲毁的房屋,连正常徒步的小道几乎都没有,一踩就陷到膝盖深的污泥中,最深处已没过腰身,恶劣的环境给现场勘察和抢修带来了极大考验。
爬坡、蹚河、穿过林区……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甚至手脚并用在泥泞中爬行。在通信中断的困境下,有人徒步翻山越岭40公里进行巡线勘察,脚底磨出了血泡也毫无怨言;有人在高温下连续抢修导致眩晕,却拒绝特殊照顾,稍作休整便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还有人即便不断摔倒也要坚持携带重要设备攀上山顶统计电力设备受损情况……
灾情发生后,国网商洛公司高度重视并迅速行动,多方协调资源支援柞水。7月24日,多批重要电力物资顺利抵达柞水县曹坪镇、红岩寺镇等地,为正在紧张进行的电力抢修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组织各市公司跨市支援柞水,助力柞水防汛抢险保供电。西安、咸阳、渭南、洛南、丹凤、铜川、镇安等7家单位抽调200余人组建支援队伍,携带发电机、应急抢修车等装备物资奔赴数百公里支援柞水,加快恢复受损电力设施,全力打通抗洪抢险救灾的“生命线”。
7月25日晚,省市各援助单位抢修人员、专家到达红岩寺和马台指挥部,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第一时间与柞水公司对接,详细了解柞水电网的布局,电力设施情况等,为后续抢修工作制定精准的方案。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分析,预判抢修的地点和受灾情况,核对电气接线图、地理接线图,制定安全措施,熟悉工作现场,并同步安排人员办理工作票许可申请等手续。根据现场环境和抢修情况,科学调配抢修队伍和物资,做足抢修前的准备,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抢修工作。
希望之光
随着抢修工作的深入,夜幕下的灾区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在连续数日的昼夜奋战后,电力工人们终于完成了对关键线路的修复工作。当第一缕电流穿越受损的电网,重新注入千家万户,那一刻,整个灾区仿佛被点亮了。灯光闪烁,不仅照亮了漆黑的夜晚,更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与温暖。
在恢复供电的瞬间,一位受灾群众激动地说:“看到灯亮起来的那一刻,我的眼泪都下来了。这不仅仅是电来了,更是我们生活的希望回来了。”这句话道出了无数灾区人民的心声。电力的恢复,不仅意味着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更象征着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和人们心灵的慰藉。
据统计,本次水灾造成4个镇(街道)42个村电力完全中断,停电10千伏线路7条、398公里、240个台区、21537户。倒断杆1270基、断线1228处、损毁变压器67台。抢修恢复10千伏线路7条、台区234个、用户供电23280户,恢复倒断杆基、断线142处。所有镇政府所在地和42个村已恢复供电或部分恢复供电,恢复10千伏线路支线2条、台区10个、用户供电759户,恢复倒断杆1207基、断线1185处,42个村恢复供电或部分恢复供电,其他正在加紧抢修当中。
此次抢修行动共投入电力工作者超过600人次,他们克服了洪水、泥泞、疲劳等重重困难,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电力工作者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写照。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灾区人民点亮了希望之光,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电业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