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乡村旅游焕发新活力
本报通讯员 张 奇
文章字数:988
  8月9日,雨后的商州区三岔河镇闫坪村云雾缭绕,满目青翠。从村口新建的田园综合体到河畔开放的游乐场,络绎不绝的游客让这个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会客厅”。
  “这里的生态环境特别好,我们在这儿待了一个礼拜了,可是孩子还不愿意返回,因为这个地方确实挺凉快的,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来自榆林的游客师娜说。
  从过去闭塞的无名小山村到如今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闫坪村悄然走红的背后是村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精心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具体体现。闫坪村党支部书记郑诚说:“像我们看到的这个地方以前是杂树林,种地的话种不成,还是个卫生死角。后来在村委会的努力下,把这块儿建成了烧烤园,周末的时候,很多城里人带孩子过来在这边烧烤、游玩,人气越来越火,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
  人居环境“细梳妆”,乡村“蝶变”焕新颜。依托美丽乡村的招牌,村民崔亚妮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靠着经营农家乐,一年收入好几万元。“以前客人来了也没有啥好耍的,转一圈就走了。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可供游玩的地方越来越多,吃的、住的啥都有,游客来后都不想走了。我的农家乐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接待七八桌,收入三四千块钱。”崔亚妮说。
  乡村的“高颜值”带来产业发展的“好价值”,也让村民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在村旁新建的渔业养殖场,60岁的村民易永强找到了就业务工新岗位。“一个月3000块钱,家里的庄稼也能抽空回去照看,能帮一把忙,挣钱务农两不误。”易永强高兴地说。
  宜居又宜业的和美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也加速吸引更多资本和项目入驻山村。与闫坪村相邻的七星村以生态美景和闲置民房改造精品民宿吸引来了大量社会投资,盘活了村集体经济。
  七星村“北斗山居”民宿运营负责人鱼倢说:“民宿整体投资约3000万元,将于今年国庆前建成运营,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固定分红22.5万元,为当地村民提供25个就业岗位。”
  “我们将不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加快建设具有秦岭山水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增强示范带动效果,实实在在让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三岔河镇党委书记李刚彦说。
  农旅融合激活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今年以来,商州区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带动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10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绘就出了一幅村美、业兴、人和、共富的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