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米村坚持生态优先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字数:1037
本报讯 (通讯员 王蕾 杜田)干净平整的村道、宽敞整洁的休闲广场、眼前的大山郁郁葱葱、山脚下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木耳大棚……8月12日,说起村里的变化,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村民连连称赞:“村里的环境好了,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这些改变源于金米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五美庭院”建设,着力建设“绿色、富裕、幸福、和美”金米。
金米村坚持在科学规划、标准制定、分类指导、抓点示范上做文章,按照“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点线面打造秦岭山水乡村”的总体思路,依托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以“生态康养、农旅融合”打造1个秦岭山水乡村示范点,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2个山水乡村建设示范区,进一步深度挖掘整合金米村民俗文化、木耳产业等特色元素,串点成线、点面结合,打造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金米村全域设施到位、亮点纷呈的秦岭山水乡村格局。
金米村坚持生态资源和生态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理念,利用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在黑木耳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金木耳、玉木耳等高端菌种的孵化投产,持续提升木耳种植规模。加大木耳深加工企业的引进与合作,引进各类木耳深加工休闲食品工厂和木耳压缩产品生产线,创设“金民米川”特色品牌,实现“育繁推一体化”。2023年共发展木耳500万袋,发展农家乐15户,辐射带动165户650多人参与到产业链上,年收益4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金米村坚持把树牢生态文明理念、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第一目标,按照“和美金米”建设标准,多元化拓宽资金渠道,通过县上补一点、镇上出一点、群众投一点的方式,对村域内沿线居民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打造陕南特色居民示范带。同时,加快“五美庭院”建设,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口袋文化广场3个、公厕5座,修建文化墙800平方米,改厕改圈252户,完成民居提升168户,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坚持“网格化+生态治理”工作机制,巩固“全国生态文化村”,金米村实行包片领导集中指导、包村干部分工协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网格长具体推动的工作模式,将5名组长、14名保洁员、22名党员中心户长嵌入21个网格,与群众签订门前环境“三包”责任书,形成“院有人扫、路有人管、林有人护、河有人清、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实现从“政府干群众看”到“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有效转变,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形成共建、共护、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这些改变源于金米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持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五美庭院”建设,着力建设“绿色、富裕、幸福、和美”金米。
金米村坚持在科学规划、标准制定、分类指导、抓点示范上做文章,按照“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点线面打造秦岭山水乡村”的总体思路,依托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以“生态康养、农旅融合”打造1个秦岭山水乡村示范点,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2个山水乡村建设示范区,进一步深度挖掘整合金米村民俗文化、木耳产业等特色元素,串点成线、点面结合,打造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金米村全域设施到位、亮点纷呈的秦岭山水乡村格局。
金米村坚持生态资源和生态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理念,利用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木耳产业,在黑木耳种植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金木耳、玉木耳等高端菌种的孵化投产,持续提升木耳种植规模。加大木耳深加工企业的引进与合作,引进各类木耳深加工休闲食品工厂和木耳压缩产品生产线,创设“金民米川”特色品牌,实现“育繁推一体化”。2023年共发展木耳500万袋,发展农家乐15户,辐射带动165户650多人参与到产业链上,年收益4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金米村坚持把树牢生态文明理念、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第一目标,按照“和美金米”建设标准,多元化拓宽资金渠道,通过县上补一点、镇上出一点、群众投一点的方式,对村域内沿线居民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打造陕南特色居民示范带。同时,加快“五美庭院”建设,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口袋文化广场3个、公厕5座,修建文化墙800平方米,改厕改圈252户,完成民居提升168户,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坚持“网格化+生态治理”工作机制,巩固“全国生态文化村”,金米村实行包片领导集中指导、包村干部分工协同、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网格长具体推动的工作模式,将5名组长、14名保洁员、22名党员中心户长嵌入21个网格,与群众签订门前环境“三包”责任书,形成“院有人扫、路有人管、林有人护、河有人清、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实现从“政府干群众看”到“自己家园自己建”的有效转变,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形成共建、共护、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