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秦岭山中无闲草
陈书存
文章字数:1376
  古人云:秦岭山中无闲草。夏至过后,听闻商州城北山中生有野生黄芪,便邀约年近古稀仍然坚守一线为群众看病的张青华老师上山采药去。
  一天恰逢周日,天气晴好,清晨6时,大家一行5人驱车沿着312国道到上河村,再转向城北通村公路。山路盘旋而上,陡峭弯急,云绕山间,陡然生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意。
  车停放后,一行5人便带上采药用的镰刀、板镢、洋镐等工具,沿着羊肠小道,行至山梁上。小李发现了一株有着棕红色干燥果穗的植物,特别显眼。张青华介绍,这就是夏枯草,药用部位为果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
  何谓夏枯草?张青华笑着给大家讲起了关于夏枯草的典故:
  传说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自幼好习,然屡试不第。故而终日郁闷,天长日久,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即淋巴结核),蚕豆般大小,形似链珠,有的溃破流脓,众医皆施疏肝解郁之法,无效,病情越来越重。这年夏天,茂松的父亲千里寻找民间传说中的药仙神农。一日,他来到一座山下,只见遍地绿草茵茵、白花艳丽,似入仙境,困乏之下晕倒在地。谁料这百草如茵的仙境,竟是神农的药圃。此时,神农正在给药草浇水施肥,见有人晕倒急忙赶来救治。茂松父亲醒来谢恩,并诉说了自己的苦衷。神农听罢,从草苑摘来药草,说:“用此草上端球状部分,煎汤服用。”又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松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来,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人心。
  《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夏枯草“不与众卉俱生,不与众卉俱死”。其实,是因为夏枯草冬至过后便会发芽,三四月在茎顶抽穗,开紫白色花,夏至以后地上植株部分便开始枯萎,所以叫作夏枯草。
  大家前行一段山路后,只见山坡上稀疏可见像槐树一样的绿色灌木状植物,形似黄芪。张青华说:“这不是黄芪,是苦参。苦参根入药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健胃驱虫之效,可用作治疗皮肤瘙痒、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症。”
  他随即拿出手机找到了存有的黄芪图片,从株高、根茎、叶、花絮、果实种子等方面将黄芪和苦参做了比较鉴别。仔细一看,果然不同,虽然都是豆科植物,但还是有差异之处,是不同的药材。
  此时,张青华解说着,讲起了草丛中的中草药。一朵像红萝卜花一样的植物映入大家的眼帘。这种药叫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野茴香;这种药的花像笔筒一样,叫笔筒草;像芭蕉扇一样的是射干,那是何首乌。随行的小卢就像参农遇见了野山参,赶紧挖了下去,只见何首乌根茎呈长椭圆形,外表呈黑褐色……
  “这种药叶面暗绿色,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绒毛,是翻白草。始载于明代周定王朱橚所编的《救荒本草》,嫩茎叶、根皆可供日常食用,用热水焯熟后,再用凉水浸泡半天,去掉苦涩之味,可凉拌、炒食、做汤、做馅等。若经过某个大厨的烹调,又是一道具有商山风味的药膳。”张青华笑着说。翻白草既可食用,还可供药用,成为张青华多年研究治疗骨病膏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商洛山中野生药材不少。一路走来,不到1公里的路程,张青华竟给大家讲解和识别了漏芦、地榆、商陆、仙鹤草、鸭跖草、荆芥、白头翁、苦参、宽叶白茅、何首乌、山药、射干、牛蒡草、茜草、柴胡、寻骨风、垂盆草等20多种中草药植株。
  此行没有见到寻找中的黄芪,但也收获颇丰。笔者不由得感慨:
  秦地无闲草,商山采药行;不见黄芪苗,但见百草香。相遇有知交,治愈人间苦;药到病除去,医者怀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