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创新模式 构建现代气象服务体系
本报通讯员 殷小会 樊俞萱 周 新
文章字数:1633
  入汛以来,商南县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创新推行“三心”服务模式,加快构建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筑牢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全县安全度汛、农业生产、气候品牌创建等保驾护航。
  精准预报 气象服务更用心
  “要协调解决‘三合一’平台建设场地,建设标准不要求高,有会商大屏、应急处置指挥系统、参会人员座椅等就行,加快推动平台部署落地。”按照这样的要求,5月,商南县“三合一”防灾减灾平台正式建成,这处60平方米的地方成了县防汛抗旱的总指挥部。
  在县政府统一协调下,“1844”平台、尾矿库、水库、河堤、水文等相关数据相继接入,初步形成了涵盖暴雨、山河水库、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诸多领域的智慧应急“一张图”。通过推行大数据综合分析、“一张图”应急指挥,大大提升了气象信息研判和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实现了科学预报、精准调度、协同应对。
  “今年入汛以来,县气象局认真落实‘73161’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和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累计启动应急响应17次,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185期,发送手机短信9.6万条,成功应对8次强降雨,筑牢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员伤亡,有力保障了全县平稳安全度汛。”商南县气象局局长武兴厚说。
  据了解,商南县将继续加强气象工作,到2030年,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将显著提升,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率可达90%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将提前到45分钟以上;关键区域基本建成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消雹作业覆盖面可达70%,人影作业保障面积覆盖率可达90%以上,基本形成具有商南特色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体系。
  部门协作 气象服务更贴心
  走进富水镇茶海公园万亩茶叶基地,高高矗立的摄像头、匀速旋转的气象设备和虫情监测系统等新鲜“面孔”引人注目。这是商南县借助5G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打造的“智慧茶园”,是将气象设施融入茶园建设、以气象服务赋能茶产业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商南县气象局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及时制作发布春耕春播、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等专题气象信息,指导种植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为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依据。今年以来,县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就三夏服务、茶叶采摘和病虫害、秋收秋播等事项联合开展农林果业服务调研,在茶叶、核桃、猕猴桃等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帮助种植户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充分发挥了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作用。
  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上,气象服务还有助于旅游康养产业发展。商南县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7.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2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负氧离子含量等多项指标居于全省前列。近年来,商南县深挖气候资源优势,成功创建了“中国天然氧吧”等气候品牌,富水茶山谷雾、后湾黄叶、金丝峡云雾三处景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有效提升了全县生态康养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气候品牌赋能文旅三产。
  田间地头 气象服务更暖心
  7月,商南县遭遇连续强降雨,空气湿度较大,猕猴桃灰霉病害概率增加。7月26日,县气象局组织人员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提醒果农防治灰霉病。
  在果园里,农技人员实地查看了果树生长情况,围绕近期温度湿度、降水量、日照及土壤墒情等因素对猕猴桃生长的影响,与果农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了解果树种植气象服务需求,并将印发的《猕猴桃气象信息专报》分发到果农手中,指导他们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果园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大风、高温、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
  “多亏县气象局的通知和气象服务专报,我及时对猕猴桃园实施了灰霉病防治措施,要不然今年的产量和品质又要受影响了。”富水镇王家庄村村民胡孝芬心有余悸地说。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气象+农技’合作服务模式,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制作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同时,通过微信、手机短信、抖音等多种渠道及时向果农发布气象数据及预报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及时、更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驾护航。”武兴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