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蚕桑里的致富经
本报通讯员 邹大鹏
文章字数:858
  初秋时节,走入镇安县达仁镇枫坪村,村民在青翠的桑园里忙碌地采摘桑叶,为饲养秋蚕做足准备,一幅人勤产业旺的美景图跃然入目。
  8月23日,在枫坪村集体小蚕共育室,村党支部书记章晋礼正弯着身子,用羽毛小心翼翼地将共育盒内的小蚕摊开,“孵化蚕种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条件,是一件特别精细的活儿,有一点疏忽都可能功亏一篑,眼下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照顾好这356张蚕籽,让它们顺顺利利孵化出来。”
  枫坪村位于镇安县西南部90公里,距达仁镇12公里,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有桑园基地3200亩,建有小蚕共育室3处、大蚕养殖工厂83个,有养蚕户130户。为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枫坪村大力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蚕桑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小蚕共育+大蚕养殖”,不仅降低蚕农的养殖风险,还减少了蚕农的养殖成本,极大提高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全村今年养蚕780张,产值230余万元。
  枫坪村村委会副主任韩兵介绍,与往年养殖丝蚕不同,今年村上饲养了种蚕353张,产出的蚕茧主要用于蚕种繁育,市场价比丝蚕每斤能高个8到10块钱。种蚕养殖对技术要求更高,具有单张产量高、市场效益好等优势。枫坪村经过多方考察调研,与安康市蚕种场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由安康市蚕种场提供蚕籽繁育、小蚕共育、大蚕养殖、蚕茧收购等全过程技术服务,并争取产业扶持资金支持,免费向蚕农发放消毒器具,确保了种蚕健康发展。如今,种蚕不仅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4万余元,还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密码”。
  枫坪村六祖张正位有着多年的养蚕经验,10多年前就开始兴桑养蚕,靠着兴桑养蚕,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今年春季,我试着喂了8张种蚕,拢共有488公斤蚕茧,1公斤能卖个76块钱,一季蚕就能挣3万多块钱,这比丝蚕可多挣不少呢。”张正位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养蚕本来就是个忙碌事儿,我这么一盘算下来,这季秋蚕准备再喂个11张种蚕,挣了钱准备给家里置换彩电、冰箱和洗衣机。”
  对于枫坪村种蚕发展思路,章晋礼显得信心十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安康市蚕种场的合作,争取在村内建成一个制种基地,让小种蚕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