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南实施飞播造林40年,累计造林106.5万亩,累计成林面积超80万亩——
筑 就 绿 色 生 态 屏 障
本报通讯员 李潇 何昕
文章字数:3355
    莲花湖景区碧波万顷

  初秋时节,从商南县城出发,沿着312国道一路向西,苍山翠林之间,蜿蜒的公路犹如一条玉带缠绕在山间。林中的鸟儿叽叽喳喳,为宁静的山林增添了几许热闹。商南县飞播造林站站长周明亮却笑言,对它们又爱又恨。
  为何“爱”?鸟鼠越多,意味着植被良好,生态平衡;为何“恨”?鸟鼠最爱吃飞播的种子,飞播人有句话“鸟鼠横行,种子流泪”。
  当车行至清油河镇清油河社区磨沟岭路段时,一旁的飞播造林站高级工程师章守忠说:“你看,眼前的这一片,都是飞播造林区,上世纪80年代飞播的油松,现在都长到十几米高了,树的胸径有30多厘米……”
  顺着他指的方向放眼望去,一棵棵笔直的油松耸立在山间,就像一个个战士,守卫着大好河山。
  周明亮介绍,商南从1982年首次开展飞播造林至今,40年来,在崇山峻岭之间,累计实施飞播造林106.5万亩,累计成林面积超80万亩,为商南大地披上了绿衣,使荒山秃岭变成了茫茫林海。
  播撒希望的种子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商南,境内沟壑纵横,过去荒山连绵,不少地方山石裸露、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仅靠人工造林难度大、成本高。飞播造林作为和人工植树、封山育林并列的三大造林方式之一,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投资少、活动范围广、能深入偏远山区作业等优势。
  1982年春,银鹰振翅,声声轰鸣,拉开了商南县飞机播种造林大幕。按照规划设计,用飞机装载林草种子飞行宜播区上空,准确地沿一定航线、一定航高,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宜林荒山荒沙上,利用林草种子天然更新的植物学特性,在适宜的温度和适时降水等自然条件下,促进种子生根、发芽、成苗,经过封禁及抚育管护,达到成林成材或防沙治沙、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飞播造林通常要在播区选择可以对视的两道山脊作为航标线,并在两条山脊上每隔50米打桩标记、25米一个接种布,检测飞播落种的情况,地面人员跑桩、摇旗、放烟雾弹,出示信号引导,天上的飞机不停穿梭,播撒树种。
  周明亮回忆,飞播初期,没有GPS导航设备等科技手段,播区大多位于坡陡路窄、人迹罕至的深山区,导航基本靠人工手摇白旗,交通基本靠走,脚打血泡、鞋磨窟窿、衣服挂破,都是家常便饭。在飞播导航的时候,常常是凌晨两三点开始上山,几人扛着旗子,带着一天干粮,在天亮之前到达山顶,然后沿着山脊摇旗导航。同时,飞播队员还要像古代使用烽火台一样,点火放烟释放信号,引导飞机准确飞播,沟通全靠对讲机。
  然而,飞播造林并不仅仅是把种子撒下来那么简单。它是一项由多部门参与、多学科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比如,播区的选择是否合理,飞播树种的选择、种子的处理、飞播作业时间的确定、天气的好坏、风力的大小都直接影响飞播的成效。每年的飞播作业设计,工作人员都要对播区进行全面踏勘,并根据播区的自然环境、立地条件等,确定播区的位置和适宜树种。飞播后,对飞播种子、出苗、成苗、成效等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监测,以确保飞播成效。
  40年弹指一挥间,一颗颗种子从“天”而降,已然长成参天大树。一群从事飞播造林工作40年的英俊青年,如今都是两鬓染霜。他们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商南的飞播造林事业,在生态建设的乐章中弹奏出了最美丽的音符。
  荒坡秃岭成了生态园
  2000年,国家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飞播造林任务进一步加大,伴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地和飞播造林技术的不断进步,商南县积极开展试验研究、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改进完善飞播措施。
  在播期选择上,改春播为秋播,使幼苗避过高温伏旱,苗木保存量增加,飞播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在飞播过程中,逐步发展为GPS导航、北斗导航,飞播就像发射导弹一样精准,播种更均匀,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种子处理上,采用鸟鼠驱避剂拌种,减少鸟鼠对种子的耗损,有些地方干旱少雨、土壤瘠薄,就为种子穿上“营养衣”,采用保水剂、生根粉等为种子进行拌药处理;先后开展了飞播林抚育间伐试验研究和推广,改善了间伐后的林分结构,降低了林分密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林木的生长速度,也增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周明亮介绍,现在一架飞机能载重700多公斤种子,一架次播种面积在2000亩左右,落种均匀,飞播质量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巩固飞播成效。
  种子落地,管护上马。飞播作业结束后,对播区封育5—7年,同时,制定管护措施,与播区镇村签订播区封山育林合同,建立管护组织,确定管护人员,力求使飞播造林早见成效;利用媒体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及设立宣传管护碑(牌)、安装防护网、刷写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飞播成就和管护的重要性;对成苗较差的地段及时开展播区补植,促使播区全面成林。
  “你们看,这是去年飞播造林结束后,我们立即落实管护措施,在周边安装了铁丝网,建立了宣传牌,防止被人畜破坏。目前,播区的不少种子已经发芽,幼苗都长到了10多厘米高,飞播效果不错。”在湘河镇汪家店村山梁的路边上,周明亮指向已经发芽的侧柏说。
  陶久林是过风楼镇八里坡村生态护林员,七八年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山检查。
  当天,他正在蜿蜒崎岖的小路上巡逻。他需要巡护的林地大约有2000亩,每天早早起床就进山巡护,直到傍晚才回家。为了保障巡护质量,每月都坚持巡山23天以上。不去巡山的时候,就挨家挨户发放森林防护手册,普及保护森林的知识。
  当笔者问到树林里面有没有野生动物,他激动地说:“那多得很哩,有野猪、野兔、野鸡、猪獾子等,特别是这两年还有一种锦鸡,全身长着红色羽毛,特别好看……我现在也要保护好这些小动物。”陶久林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秦岭生态卫士的职责,2021年他被评为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
  通过持之以恒地实施飞播造林,商南县森林覆盖率、水源涵养能力大大提高,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减少。同时,对于促进生态建设,带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生态融合发展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目前,商南县森林覆盖率达67.3%,全年空气优良天数稳定保持在320天以上,蝉联“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2021年,商南荣获全省首批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周明亮在飞播造林工作中成绩突出,先后多次被评为“陕西省飞播造林先进个人”;他参与完成的“驱鼠剂拌种飞播造林技术推广”项目获商洛市科技二等奖。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从抖音上刷到商南县有一个金丝峡景区,景色非常美,我们进来之后,峡谷两边景色美得令人陶醉,每一处都充满了大自然的魅力,清新的空气、翠绿的树木、清澈的溪流,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这里也是一个天然氧吧,可以推荐大家到这儿来游玩。”今年“五一”来商旅游的甘肃游客任晓莉说。
  每到节假日,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游客们品味“金丝十三花”农家饭,临走捎点商南茶、香菇、木耳等土特产,村民们在家门口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下奇峡”。园内南北植物交汇,既有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又有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树种,森林覆盖率达98%,2009年8月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是陕西第二个国家地质公园。
  同样位于商南县境内的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平均海拔1570米。玉皇山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多达数百处,树木参天、鸟鸣蝶舞,四季气候湿润、空气清新,是一处物种丰富、景象万千的天然乐园。
  顺金丝峡而下30公里处,捧一汪清泉,聚一方灵气,汇集耀岭河、丹江两大支流,蔓延于高山峡谷之间、九曲回转,形成了绵延20公里的莲花湖风光,莲花湖的山水风光,美不胜收,百里长湖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湖边植被郁郁葱葱、高低错落,与湖水相互辉映,如同走进一幅变幻多姿的水墨丹青画中,让游客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周明亮介绍:“近10年,我们在丹江莲花湖两岸飞播的黄栌,秋天的时候树叶变成红色,万山红遍,和其他颜色的树叶一起倒映在莲花湖面上,就像一幅斑斓的水彩画,展现出了莲花湖秋色独特的魅力。”
  飞撒绿水青山,化身“金山银山”,县域内很多飞播区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新路子。如今,飞播区内的生态旅游景点蓄势待发,3A级旅游景区文碧峰、“秦岭慢谷”后湾、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太子坪以及莲花湖、上苍坊等已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一颗颗种子落地生根,一片片林子拔地而起,一场持续了40多年的飞播造林工程接力,见证了商南大地从荒芜到葱郁的变迁。飞播造林形成的林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良土壤等方面,已经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