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应重视民间文书史料的挖掘与整理
张中山
文章字数:1712
  周刚同志将他收集到的200多份民间家藏契约文书,整理装订成册,送我一阅。它的录文、校勘、注释、钤印释文都很精到,图文对照的版面也非常美观。我用了几天时间认真批阅了一遍,感到非常高兴!
  首先,感谢周刚同志,他在商洛挖掘整理民间契约文书史料方面,发出了第一声呐喊,作出了示范。我知道,他的专业是数学科班出身,但他却是一位文史爱好者。20世纪80年代,他写现代诗,在商洛率先组建诗社、油印诗刊、出版诗集,引领当时的商洛现代诗创作,推动商洛诗歌观念的嬗变;他编印的现代诗集《荒街上的四色猫》出版后,在当时的商洛诗坛引起较大反响,在当时的陕西诗坛乃至全国诗坛也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20世纪90年代之后,他一直热心参与地方文化、党史、方志及个人文集的编辑、装帧设计与出版工作。近20年来,他参与了民国《续修商县志稿》这部大书的校点整理与出版;整理了他祖父周宪章先生的民国遗稿,并将这一珍稀史料厘为《民国时期商县西南地区乡村社会掠影》出版;他还对商洛第一部志书——明代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编修的《商略·商南县集》进行了初步点校整理。这些“点化秘籍”的工作,为地方存史与地方历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受到了文史同道的肯定与称赞。
  两年前,他就告诉我,他收集了一些乡村家族的家藏契约文书,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便督促他不要轻视民间的这些东西,应妥为保存,尽早整理出来,贡献于社会。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次结集的契约文书竟有这么多,而种类又这么丰富。
  此事对我来说,也有一些前因。1992年秋天,《人民日报》的领导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一次新闻业务研讨会,我作为《商洛日报》总编辑应邀参加会议。会议期间,《黄山日报》的总编辑张犁同志邀请去他办公室品茶。在他办公室,我看到他参与主编的《徽商史话》一书,其中讲到该书的大量史料,就是来自他们收集的徽州民间书信、家藏契约、商号账簿等等。此事引起我对民间文书的关注,意识到民间珍藏的契约文书、往来书信、账簿账单等,可能是一笔有待开发的史料矿藏,甚至是一座“富矿”。不期然,近几年不断从新闻报道和学术界的信息中获悉,国家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已将挖掘整理民间遗存的往来书信、私人日记、金石碑铭、契约文书、账簿账单、税单票据、诉状判词、官府告示、纳粮执照、鱼鳞图册、风水书、清白书、婚书等,作为重大历史研究课题,给予高度重视。而且安徽、贵州、广东、福建、江西、江苏等南方各省和北方的山西等省,已成立专门机构,投入大量经费,组织专业人员和高校师生深入乡村田野,对其进行普查与收集,并成规模、成“建制”地整理、出版了一大批民间史料文集,成果丰硕,受到舆论界的广泛赞许和学界的高度肯定。
  有鉴于此,我对于周刚同志收藏的部分商州民间契约文书也特别在心。现在,看到他精心点校整理的这部《商州乡村家族契约》,由商州区政协列入“商州文史资料”,并作为重点“文史专辑”予以出版,感到特别高兴!在此,也对商州区政协领导和文史委同志的敏见卓识,表示由衷地赞赏与感谢!
  中华民族历来十分重视自身历史的记述,五千年文明史不曾中断,著称于世的“二十五史”独步世界,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然而,“二十五史”记载的却多是帝王将相的史绩,底层民众、普通百姓的生存声息、生活情境于史册中甚少。因此,许多前贤不无遗憾地说:“二十五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而已。也因此,广泛深入地挖掘整理民间遗存的各类契约文书、村志族谱、往来书信、商号账簿、家庭账单、各类票据以及私人日记、红白事礼单等,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千年墨水会说话。”这些民间文书史料,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是社会底层人际关系、民俗风情、文化氛围、社会演进、宗教信仰等乡村社会状况的最真实、最鲜活的记载。“以史为鉴知兴替”,这些史料作为民间文献,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研究过往历史,做好乡村治理,实施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相信,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宣传文化部门、政协的文史委,如果能够充分重视此项工作,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为丰硕的民间史料成果,将为丰富“文化商州”“历史商州”乃至“文化商洛”“历史商洛”的内涵提供更多的史料与文献支撑,也将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现实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和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