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种烤烟用上了无人机
本报通讯员 陈晓锋 李 斌 陈婷婷
文章字数:856
    无人机在作业

  眼下,新农人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兴力量。这些拥有新思维、新技能、新观念的新农人,在农业生产中灵活运用手机、物联网等新农具、新农资,既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又创造了新的作业模式,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8月22日,在洛南县四皓街道柳树洼村的烤烟大田中,一架农业无人机用时不到10秒,就将一包60公斤左右的新鲜烟叶从田间运输到烤炉附近等待烘烤。这是“新农人”王飞用他的“新农具”进行烤烟生产的一幕。
  “以前,把烟叶从地里背到路上,再装上三轮车,然后用三轮车才给烤房前拉哩,一趟连背和装车大概就是1个小时。现在,我有了无人机之后,在地里打成包,直接一次性用无人机吊运,一趟可以吊运120斤左右。从地头到炉群,大概就是五六秒钟。”柳树洼村村民王飞说。
  今年38岁的王飞年纪不大,却是柳树洼村的老烟农。2008年,他尝试种植烤烟 18亩。种烟第一年,就收入近5万元。随后,他逐年增加烤烟面积。今年,他以每亩350元至400元的价格从30多户群众手中流转土地157亩,种烟面积创下新高。谁曾想,到了烟叶喷药防病季节,却遇上连阴雨,人无法下地干活,心急如焚的王飞萌生了购买农业无人机实施飞防的想法。
  “今年种植的烤烟,前期遇上干旱,后期又遭遇多雨,病虫害比较严重。当时,我找村民来帮忙,但由于雨刚刚下过,没有人愿意接活喷这个药。我联系咱县上的无人机,人说忙太太,没有时间。当天上午,我就到西安买了这架无人机,当天下午就给我把药全部喷完了。”
  这架价值6万元的农业无人机重达66公斤,载药量55公斤,一次性可以飞防10亩左右,用时6分钟。从来没有操作过无人机的王飞,靠着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操作要领。
  王飞说:“因为咱天天干农活,指头不灵活,后来就是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在遥控器上做模拟,学了差不多一个多月。”
  种了16年烤烟,从来没有这样省力过。现在,王飞的“新农具”成了烟农眼中的宝贝。在保障自家烟田使用的同时,他还为洛南及周边县区烟农提供飞防和运输服务,大大降低了烤烟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新农人”用上“新农具”,实现绿叶变“金叶”,托起了王飞和更多村民的致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