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我的政协记忆
寇福成
文章字数:1471
  有一种爱,深入骨髓,有一种情,历久弥新……
  35年前,我在山阳县高坝区黄土凸乡初级中学担任校长,同时负责全乡寨子沟、冷水沟、骆驼巷、陈家湾等7个行政村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下辖1所中学、7个完全小学、4所初小,52名教师2600余名学生,当时高坝区将辖区划分为东、中、西三片,我管辖的范围称为东片,有次在区上参加会议,分管政协工委的徐主席聘请我为东片区政协联络员。
  那时的学校条件很差,办公经费来源仅仅依靠每学期向学生收取的几元钱杂费,学生的课桌凳、床板坏了无钱修理,每到学期末有的学校竟连粉笔以及批改作业用的红蓝水都拿不出钱来。有一次,我在下乡检查教学工作中发现学校的电费按商业用电收取每度0.89元,而当时农村居民用电价格每度0.52元,作为公办学校,职责是教书育人,无任何商业行为,为何要按商业用电收费?既然政协信任咱,咱为什么不通过政协这个渠道提出建议建言呢?于是我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向区政协递交了一份取消学校按商业用电收费的建议,意想不到的是区上很快采纳了我的建议,全区所有片区学校都按居民用电价格收费,从而为每所学校减轻了不小的负担。事后,徐主席在很多场合对我大加称赞,说我很好地发挥了政协的建言资政职能。每次到区上开会,同行校长们因为享受到这个利好,对我礼遇有加,这是我第一次因政协而出彩。
  2000年9月,我被组织调往高坝中学担任校长,这所学校地处银花河北岸,师生往返校园只有一条靠近河堤的泥泞小路,横跨河面的是一条晃晃悠悠的铁索桥,桥面木板腐蚀脱落,师生出行苦不堪言。当时校园正南方向有一大片刘姓村民的承包地,这块地嵌入学校内部,这个村民准备在这块地里建房办养猪场,若区政府批准了这个村民的申请,今后校园环境将受到影响。知晓此事后我立即向政协工委反映,建议用学校后院外的一块面积相对大的土地和刘姓村民置换,重新规划师生出入校园的桥梁道路。这项建议递交后引起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亲临现场,主持了学校和村民的地块置换交接。2022年6月,高坝中学举行百年校庆,学校特意邀请我这个即将退休的教师参加,现任校长深情地拉着我的手说,感谢你和政协工委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高坝中学目前是全县农村中学中校园面积最大,校园环境最美,运动场跑道最长的学校,是你们当年的长远眼光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美好校园。
  几年后,我转任城区学校教育督学,其职责是代表政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督查指导,这让我有了和县政协进一步频繁接触的机会。我对政协的章程以及肩负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了新的认识。在工作中,我和县政协负责文史工作的李复奇主任特别投缘,在政协的热情支持下,我的约15万字的乡土文学《乡音》一书得以出版。工作闲暇之余,我和政协文史委同志一起深入到小河口、高坝店、杨地等乡镇走访挖掘史料,分别于2016年、2018年前后出版《高坝店史话》《红色袁家沟》等文史资料书籍,较好地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2017年我受到山阳县政协表彰,被授予“优秀文史作者”称号。
  我对政协这种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乡土历史,以史资政的做法高度认同。接下来的几年间,我陆续参与了政协《山阳老战士》《山阳老寿星》《山阳老手艺》《山阳地名故事》《山阳姓氏》等文史资料撰稿编撰工作,为征集史料,我义务付出,跑遍了山阳的绝大部分乡镇,实地探寻历史,走访乡贤,了解民意,挖掘出大批即将失传的珍贵史料。我的付出也得到市、县政协的充分肯定,被商洛市政协聘请为“文史专员”。
  我只是一名从事乡村教育40年的普通教师,但却与政协结下了不解情缘。这份情,穿越30年时空,深沉持久,这份爱,伴我30载岁月,历久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