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田野的“土专家”
文章字数:2265

10月1日,国庆假期第一天,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烟叶技术负责人姜亚历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奔走在洛南县40里梁塬上,看着片片烟田已经“颗粒归仓”,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洛南县从1987年开始试种烤烟,1989年大面积推广。1990年,22岁的姜亚历正在古城镇姜村老家种烤烟,适逢烤烟技术人才短缺,他被选聘为技术员,从此干起了烤烟技术服务指导工作,这一干就是30多年。
30多年来,他扎根田野,将忠诚敬业、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镌刻成一段无悔的光辉岁月,在洛南县烤烟产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勇攀技术高峰
姜亚历参与的第一个技术项目,就是入职当年参与的“两段式”营养袋育苗技术推广。
他学好技术后,下田手把手指导烟农先在母床育苗,待烟苗长到大十字期(30天—40天),再嫁植到营养袋子床,通过嫁植换床,切断主根,刺激侧根生长;在大田移栽时,烟苗带营养土栽入大田。过程中他全程跟进,确保新技术能够切实带给烟农实惠。
这种育苗法使得烟苗抗逆性大大增强,并能提早成苗、早发旺长,采收时避过秋季雨淋期,一举解决了之前常规育苗存在的通透性差、烟苗须根少、成活率低、发育慢等问题。当年,全县烤烟亩均增产烟叶20公斤、增值52元,烤烟生产首次尝到了新技术带来的“果实”。
随着自身不断成长,姜亚历主持推广漂浮育苗和湿润育苗技术,从年初的确定育苗方式、数量,到制定技术措施、跟踪验证效果,他结合新情况、新问题,一遍遍试验,终于突破了育苗技术瓶颈,实现了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
现在,全县“漂浮+湿润”育苗技术推广应用7万亩,真正把2000多户烟农从育苗中解脱出来。同时,带动全县17家烤烟育苗机构年均育苗51.4万盘、实现收入385.5万元。
近年来,姜亚历主持参与的“商洛生态优质烤烟平衡施肥技术”“商洛秦岭腹地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项目荣获多项全省烟草系统科学技术奖项。各项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助力烤烟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姜亚历个人也荣获全省烟草系统优秀“四员”、全市烟草系统“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称号,入选全省烟草系统首批科技创新核心团队,连续多年被聘为全省烟草系统烟叶分级专家、内训师。
推动技术应用
2004年,姜亚历担任商洛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烟叶技术负责人,他坚持把技术落到烟田里,把汗水洒在大地上。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的脚步早已踏遍洛南县13个镇(街道)100多个种烟村组。在30多年不间断的烤烟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中,他既是项目组负责人,也是一名试验员,从试验方案确定、地块选址、项目落地、数据分析,到总结撰写、项目论证和结题,他反复试验,调整攻关,力争把好的试验品种和技术落实到本地化应用推广中。
在姜亚历的带领下,洛南县烤烟主栽品种不断选优,实现全县群众总收入39亿元,上缴烟叶税8.3亿元,烤烟已成为富民强县的农业重点产业。
烟草绿色防控是落实推进“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全省烟草系统首批科技创新核心团队成员,姜亚历带领技术员从云南引进烟蚜茧蜂开展落地试验示范,启动本地化育种繁育烟蚜茧蜂、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实现了烟草病虫害防治由化学防治向绿色防控转变。
目前,全县14万亩烟田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带动全县烟田年均增施有机肥2900吨、节省化肥1450吨,并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农药,避免了因过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的土壤、环境污染。仅此一项,全县烟农年均节省化肥和化学农药费用316万元,促进烟叶质量提升的同时,间接获得经济效益年均2000万元以上,擦亮了洛南烟区绿色生态底色。
在不断探索烤烟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姜亚历始终将目标锁定在新技术应用前沿和烟农关切的需求上。他主持参与市级重大科研项目8项,荣获市级(全省系统)科技奖励8项,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撰写的10篇科技论文在省市系统获奖,参与的1个项目荣获全国QC成果“专业级”荣誉,2个项目分别荣获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2个项目分别荣获全省系统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二等奖。累累硕果刻画出他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标注出他不断攀登奋斗的脚步。
在姜亚历的言传身教下,技术团队1人获评高级农艺师、3人获评农艺师、3人获评助理农艺师、2人入选全省系统“科技创新核心团队”、1人入选全省系统首批“青托人才”。
助推产业升级
为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姜亚历带领团队由问题找思路,强化绿色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农机具研发攻关,全面提升全产业链现代化生产管理能力。
在绿色攻关方面,姜亚历带领团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帮助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成立蚯蚓粪有机肥加工厂、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弥补了全县有机肥和生物质燃料生产的空白,延伸了产业发展链条,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两个加工厂年均“订单式”生产有机肥2000吨、生物质燃料3000吨,产值5000万元以上。
目前,全县大力推广新能源烤房应用,烟区内60%以上的单座烤房、100%的烤房群和烘烤工场实现新能源烘烤,有效减少煤炭消耗和污染排放,厚植了绿色发展底色。
姜亚历带领团队聚焦降低技术复杂程度和烟农劳动强度,开展问题导向型科技攻关活动,研发了新型覆膜机、定距与制窖一体机等实用农机新装备6种,提高了烟农生产效率,年均节省劳动成本1200万元。
姜亚历带领团队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烟草农业科技攻关,优化生产技术体系,积极推广早栽深栽、控氮增密、优化结构、带茎烘烤等实用技术,不断改善烤烟内在质量结构,带动群众收益显著提升。2023年,全县2134户烟农实现烤烟种植收入2.69亿元,户均收入12.6万元。
在始终如一的坚守中,姜亚历倡导不断优化、简化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引导烟农抓住关键时、管在关键处,一项项硬技术让烟农的“钱袋子”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