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38 年的守望
本报记者 马泽平 肖 云
文章字数:1069
  从丹凤去商南的312国道边,有一所不起眼的乡村小学——铁峪铺镇东川小学,这里只有9名教师、82名学生。57岁的余全民在这所学校一待就是38年,2013年他担任校长至今,一直坚守在基层教学一线,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为学生点亮了知识的灯塔。
  东川小学以留守儿童居多,其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年迈的爷爷奶奶成了孩子唯一的陪伴。余全民感悟到,作为乡村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像监护人一样,为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最令余全民骄傲的是,2019年丹凤县高考状元陈巧云就是他曾经的学生,后被清华大学录取。陈巧云在东川小学上学时,家境很贫寒,她的母亲长年有病,父亲在煤窑打工。余全民发现,陈巧云数学成绩很好,他就有意识地训练她的思维能力,把难度大的题分给她去做,引导她在其中寻找规律。有时他还让陈巧云当小老师,到黑板上给学生讲题,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平时陈巧云学习用具、学习资料缺乏,余全民就出钱帮她买来。他还经常让陈巧云参加升国旗仪式,来培养陈巧云的自信心。2020年,陈巧云回母校东川小学作报告时感慨地说:“是东川小学给了我走出大山的梦想,是余老师的帮助给了我勇气和希望……”
  东川小学学生小向是一个智力残疾孩子,父亲因意外身亡,母亲改嫁,平时在村上敬老院住着,身为校长的余全民,自然就担任起了孩子在学校期间的义务监护人。“娃可怜,生活不能自理,也没有别的亲人,其实就是事实孤儿。”余全民说,小向经常拉到裤子里,他就像对自家孩子一样帮他清理。2021年冬天特别冷,小向要去县博爱医院作一周的康复训练,余全民又把接送小向的活儿揽在自己身上,每天早上送去医院,等下班了又开车去接。
  作为一名基层学校校长,为了节省经费,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余全民自己打扫学校楼道的蜘蛛网,替孩子们擦桌子,水龙头、灯等坏了也自己修,炊事员李霞说:“你这校长跟别人不一样,啥都要亲自去做。”
  年轻教师孙孟婷说:“余校长家距学校不远,但很少回去,每天下午吃过饭,他会和我们一起散步、运动,然后我们晚上又一块办公,不少教师在这获得丹凤县教学能手称号,都是业余时间,余校长组织一块反复商量,大家经过多次模拟讲课,交流讨论才培养出来的。”
  “刚来时只有十间教室,那会还是土操场,今年在操场铺设了草坪和彩色跑道,盖了新的教学楼,这环境在全县农村学校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余全民自豪地说,在农村,当地教师想为家乡发光发热,就得以校为家,从改变咱这儿的教育开始。
  38年守望,源于一份热爱。如今,余全民已头发花白,即将退休,但他依然坚守在讲台上,用他的智慧和热情,奉献给他热爱的家乡农村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