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好媳妇撑起幸福家
本报记者 肖 云
文章字数:1131
  在商州区惠民小区,有一个80后的孝顺儿媳,她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患病的公婆,她的事迹传遍整个小区,邻居们都感叹道:“一个好媳妇,幸福一大家”!
  她叫马乐,和丈夫杨超均为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氟硅化工有限公司职工。10月30日,记者来到马乐家,这个六口之家虽不宽敞,却收拾的干净温馨。
  马乐说,她是陕北人,自2009年嫁过来之后就一直和公婆同住,2020年4月,公公因突发脑出血失去了站立、行走、语言等身体机能,大小便失禁,大脑也是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不久,婆婆由于操劳过度,引起突发性耳聋和心脏病,心脏还植入了支架,从此,照顾老人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马乐柔弱的肩上。
  “我在公司管生产,平时经常值班,我媳妇在一线岗位上,每周早、中、晚三班倒,相对来说,她留在家里的时间多些,就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杨超说,下班后,马乐总是赶着回家做饭、照看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每次值完夜班回来,永远是先去看一眼瘫痪在床的父亲再去补觉,不管有多困,到点了还要强撑着爬起床给父亲喂水做饭,换洗被大小便弄脏的衣物、床单。
  杨超告诉记者,今年五一之后,父亲的吞咽功能急剧减退,不能再和以前一样正常吃饭,只能用破壁机打些流食来吃。“我媳妇很细心,经常买来牛肉、鱼和各种蔬菜打碎后喂给父亲,确保他吃得营养。”杨超说,妻子在网上看了不少护理病人的知识,比如按摩身体、帮助咳痰、怎样插鼻饲管等,天气好的时候常用轮椅推着父亲在小区院子或河边晒太阳。久病成医,每当父亲表现出不舒服的样子,妻子总能第一时间猜出症结所在。
  “有一次,媳妇在床边给父亲喂饭,我无意中瞥见了她的背影,她个子小,显得很单薄,但又承受着家里的重担,一时间,我的心里满是歉疚。”杨超有感而发。
  四年多来,为了照顾公公,马乐很少回娘家,“本来说暑假趁孩子补完课回一趟陕北,结果我爸住院了,我妈不太会用破壁机,我不放心,就没回去。”在马乐口中,“爸、妈”这两个字叫出来是这么自然,她俨然把公婆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看待。这几年,他们一家去的最远处就是西安,常想着带孩子去北京、去海边玩,但一直没能实现,“父母在,不远游,老人需要我们,到哪去都放心不下。”马乐说。
  为了给孩子们减轻负担,婆婆好几次提出想带着公公回老家生活,考虑到他们年迈多病,加之农村就医不便,马乐总会同丈夫一起想方设法打消婆婆的念头。
  婆婆张绒花感慨地说:“我脾气不好,有时唠叨两句,媳妇也不吭声,把我包容着,给她爸喂饭比我还有耐心,跟亲女子一样。我们婆媳一块儿住了十几年,从来没说过重话,没吵过架,小区的人见了都说我娶了个好媳妇!”
  马乐却说:“我的两个孩子是爸妈照看长大的,以前,我们两口子吵架,爸妈也都是偏向我,我念着他们的恩情,既然是一家人,就要相互体谅、相互扶持,再难的日子也就这么慢慢过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