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挂面“晒”出幸福生活
本报见习记者 孙远飞
文章字数:1610
    晾晒挂面

  11月3日,记者走进镇安县高峰镇今朝霞农家原味挂面工厂,一踏入工厂,麦香便扑面而来,那是一种令人安心的质朴味道。
  厂房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一排排整齐晾晒的挂面上,挂面如银丝般垂落,泛着微微的光泽。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在揉面,面团在他们手中逐渐变得柔韧而富有弹性;有的在切面,精准的手法保证了每一根挂面的长度均匀。
  生产线上,现代化的设备与传统工艺完美融合。机器的轰鸣声像是为这忙碌的场景奏响的独特乐章。一旁的角落里,堆放着优质小麦,它们是这些美味挂面的灵魂所在。仓库中,包装好的挂面堆积如山,每一个包装袋上都印着“今朝霞——农家原味挂面”,仿佛在诉说着制作挂面的坚持与传承,也让人深深感受到这小小的挂面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在惊叹之余,52岁的挂面工厂老板房升旺笑着迎了出来。“我进入挂面制作领域已经有30多个年头,回想起最初,那只是一个规模极小的作坊,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当地人的小麦加工需求。那时,作坊里加工所用的小麦都是从本地取材,可以说每一颗麦粒都承载着家乡土地的味道。”回忆来时路,房升旺感慨地说。
  时间回到1990年前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除了拿小麦来加工的群众,买挂面的人也日益增多。房升旺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深知这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于是,他开始频繁地收购小麦,不再局限于满足本地的少量供应,而是朝着规模化生产迈进。随着小麦的堆积,他的工厂也逐渐成形,从一个小小的作坊发展成为当地颇具规模的挂面加工厂。
  如今,房升旺的挂面工厂产量可观,一年能够产出100多吨的挂面。这些挂面就像源源不断的溪流,滋润着镇安县高峰镇、铁厂镇、青铜关镇等地居民的生活。“毫不夸张地说,这附近大约80%的挂面都来自我的工厂。”房升旺自豪地说。
  房升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在每一根挂面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使得他的挂面不仅在当地赢得了极佳的口碑,独特的口感让他的挂面声名远扬,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的关注。有一位来自西安的游客王先生,在镇安的超市里偶然购买了一把房升旺工厂制作的挂面。挂面的爽滑劲道、麦香四溢瞬间征服了王先生的味蕾。于是,王先生通过挂面包装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拨通了房升旺的电话。在电话中,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回购10多公斤挂面。房升旺听到这个消息,心中满是欢喜,他精心为这位游客准备好挂面并寄了过去。这单生意光邮费就花了30多元,邮费都快赶上挂面了,但顾客却丝毫不在意。房升旺说:“这看似是一次简单的小额交易,却是顾客对我们挂面品质的认可。”提及此事,房升旺的脸上都会泛着自信的光芒,那光芒中蕴含着对自己事业的骄傲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房升旺的挂面工厂在为大家带来美味挂面的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工厂的年收入已经达到30多万元,这一成绩在当地堪称亮眼。而且,工厂还带动了附近7名闲置劳动力的就业,让他们每个月都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
  对于未来,房升旺有着清晰而远大的规划。他深知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在今年5月4日,房升旺去了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这次考察对他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看到了那里先进的全自动荞麦挂面生产设备,那些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高效、精准,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这些新奇的设备让房升旺大开眼界,同时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他渴望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得更加壮大,让自己的挂面能够走出镇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考察回来后,房升旺考虑在品种上做更多的尝试,除了现有的挂面种类,他打算引入更多特色的原料,比如在考察中看到的荞麦,开发出荞麦挂面等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同时,他也希望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他深知互联网的力量,尤其是抖音这样的平台,有着巨大的潜力。他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自己的挂面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他的挂面,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下单购买他的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