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协作架“轻轨” 高山茶园添动能
文章字数:1507

村民用山地轨道运输车运送农用物资
10月24日,商南县十里坪镇李家湾村商南县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高山茶叶基地的山脚下,合作社负责人田风保正在用山地轨道运输车装载农用物资,随着发动机启动,运输车像小火车一样在一条蜿蜒曲折的银色轨道上平稳向前行进,数分钟后,物资被成功运送至山顶。
“我们合作社现有茶园900多亩,自然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良。但茶山位于海拔800米至1000米的高山上,坡陡路窄,运送肥料等物资相对困难。建设生态茶园必须施有机肥,但因运肥施肥劳动强度大,往往存在买得起施不起的困境。今年以来,在苏陕协作项目的鼎力帮扶支持下,我们茶园建成了这套‘轻轨’运输车,能轻松把山下的农用物资运送到山上,也可以把山上采摘的茶叶运送到下面的仓库。”田风保一边忙着从单轨车的货箱里装货一边介绍,“现在有了茶园山地轨道运输车,原先鲜叶下山要半小时,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将鲜叶运下山,非常方便。有机肥也坐上了茶园‘轻轨’,从此不再用人工肩挑背扛运送肥料了,每年可节约很多人工费用。”
“我给你算算茶叶光运肥料上山的这笔账,就知道这个运输机有多么厉害了。我们的高山茶园基地有900多亩,一亩茶园平均有机肥要施肥150公斤,每100公斤有机肥运到高山茶叶基地上,光人工费就要60元钱,现在运一包肥料上山,成本就几毛钱。”田风保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9月19日,商南县首个茶园山地轨道运输系统在十里坪镇李家湾村雨山茶叶合作社高山茶叶种植基地正式建成投入使用,4条总计长度1300米的山地轨道自下而上蜿蜒盘旋于茶山沟壑之间。
“由于茶园海拔高、山地陡峭,以前运输肥料、茶叶、机械用具等,需依靠青壮人力背送,一袋80斤的肥料从山下背至山顶至少需要30分钟,现在有了轻轨运输车,几分钟便可完成运输任务,现代化科技设备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工人曹绍锋说。
十里坪镇党委副书记孔佩介绍,高山茶是十里坪镇特色产业的重要金字招牌,近年来,该镇不断在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品牌塑造等方面推动茶产业发展壮大,商南县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是该镇重点支持的高山茶示范合作社,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目前已入社社员210户,拥有高山茶园900亩,年产茶叶1万多公斤,产销额达800多万元,产品通过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合作社注册的“商茗”牌雨山茶在中国·陕西(商洛)茶叶节名优茶质量评比中荣获银奖,“商茗”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但高山茶园山地陡峭,面临肥料上山难和鲜叶下山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为解决合作社的难题,镇上想方设法争取苏陕协作资金,大力实施改善茶园基础设施项目,帮助雨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茶园“轻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茶园管理成本。
“十里坪镇李家湾村茶园提升项目,总投资503.8万元,其中投入苏陕协作资金200万元,茶园轻轨只是其中的一项建设内容。整个提升项目还包括配套建设500亩茶园滴灌设施,修建灌溉机井一座、购置配套机电设备,铺设上水管道,新修茶山蓄水池一座,购置商南红茶加工设备等。”商南县发改局县域股股长王旭晨说,“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建成后,每年从企业经营收入中提取不低于补助苏陕资金金额5%的资金用于相关村基础设施、小型公共服务项目及公益岗位设置,带动期限不低于3年。”
“十里坪镇充分发挥高寒特色优势,不断发展壮大高山茶产业,在原有2000亩的基础上,新发展了400亩高山富硒茶,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持续在延伸高山茶产业链条、提高茶叶品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群众收入上下功夫,从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育、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等方面推动高山茶发展壮大,将一片片树叶变成群众致富增收的‘黄金叶’,不断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里坪镇党委书记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