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特产”文章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文章字数:1554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在打造特色农业强市上争做示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秋时节,走进商州区三岔河镇国渔水产养殖示范园,成群的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在水里嬉戏。除了冬暖夏凉的山泉水、水体溶解氧充足的自然条件外,在5G信息传输、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决策分析等科技的加持下,渔场的养殖密度和养殖产量远远高于传统循环水养殖,也让渔业生产精准可控。
“我们在生产中应用了国内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对整个园区的渔业生产实现智慧化、智能化管理,使渔业生产更精准可控。通过对每条鱼进行标记,实现整个渔场的生物量估算,精确率可达到98%以上,使日常饲喂工作更准确。”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说。
在科学养鱼的同时,园区还引进鱼菜共生智能系统,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融为一体,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协同共生,实现可持续循环、无污染、无公害、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赵海蒙说:“我们养鱼产生的尾水,通过微生物净化再用到水耕栽培中,实现水耕栽培直接吸收水产养殖产生的尾水,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平衡关系。”
好山好水养好鱼。目前,商州区冷水鱼养殖规模居全省第一。为了推进水产养殖持续高质量发展,商州区与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建成全市首个智慧渔业工厂,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成为商洛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范例。
商州区三岔河镇党委书记李刚彦介绍:“我们围绕农文旅融合,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做优‘冷泉鱼’公用品牌,推动生态水产养殖与周边民宿农户合作,发展垂钓、露营、运动、观赏等乡村旅游,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农民致富。”
同样发展特色养殖业的还有位于商州区夜村镇白杨店村的商洛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全蝎养殖与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年产成品全蝎2000万只。公司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低价提供种蝎、饲料虫,无偿提供养殖技术,保价回收成蝎,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养蝎增收致富。
商洛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拴良说:“我们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120多户群众增收,户均6万元以上。现有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专业化、工厂化、标准化养蝎科技示范企业。”
日前,在商南县富水镇,两辆满载60吨猕猴桃的货车从商南县佳忆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冷链物流基地驶往广东深圳港,随后发往沙特阿拉伯。佳忆德果业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先后引进金桃、G3、徐香等国内外优质猕猴桃品种,建成标准化猕猴桃示范基地900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果园2000多亩,培养本地猕猴桃专业种植人才100多人,解决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带动288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多元。
“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已连续6年向沙特阿拉伯供应猕猴桃,累计出口猕猴桃600多吨,出口总额约1200万元。本年度,公司计划出口沙特阿拉伯200吨高品质金桃猕猴桃。”商南县佳忆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武说。
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持续拓展特色产业规模量级,食用菌、核桃、板栗、中药材、肉鸡、冷水鱼、烤烟7个特色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柞水木耳”“洛南豆腐”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87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市荣获全国首家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荣誉称号。
“商洛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菌果药畜茶鱼酒’特色产业升级,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三产融合的思路,着力育龙头、延链条、创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精心打造区域品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累计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1个,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食用菌、核桃、板栗、肉鸡、冷水鱼、中药材等绿色农产品规模居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洪亮说。
深秋时节,走进商州区三岔河镇国渔水产养殖示范园,成群的虹鳟鱼、金鳟鱼和鲟鱼在水里嬉戏。除了冬暖夏凉的山泉水、水体溶解氧充足的自然条件外,在5G信息传输、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决策分析等科技的加持下,渔场的养殖密度和养殖产量远远高于传统循环水养殖,也让渔业生产精准可控。
“我们在生产中应用了国内首个渔业大模型——范蠡大模型,对整个园区的渔业生产实现智慧化、智能化管理,使渔业生产更精准可控。通过对每条鱼进行标记,实现整个渔场的生物量估算,精确率可达到98%以上,使日常饲喂工作更准确。”国渔三岔河水产养殖示范园负责人赵海蒙说。
在科学养鱼的同时,园区还引进鱼菜共生智能系统,将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融为一体,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协同共生,实现可持续循环、无污染、无公害、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
赵海蒙说:“我们养鱼产生的尾水,通过微生物净化再用到水耕栽培中,实现水耕栽培直接吸收水产养殖产生的尾水,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平衡关系。”
好山好水养好鱼。目前,商州区冷水鱼养殖规模居全省第一。为了推进水产养殖持续高质量发展,商州区与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合作,建成全市首个智慧渔业工厂,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成为商洛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范例。
商州区三岔河镇党委书记李刚彦介绍:“我们围绕农文旅融合,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做优‘冷泉鱼’公用品牌,推动生态水产养殖与周边民宿农户合作,发展垂钓、露营、运动、观赏等乡村旅游,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农民致富。”
同样发展特色养殖业的还有位于商州区夜村镇白杨店村的商洛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全蝎养殖与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年产成品全蝎2000万只。公司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低价提供种蝎、饲料虫,无偿提供养殖技术,保价回收成蝎,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养蝎增收致富。
商洛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拴良说:“我们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120多户群众增收,户均6万元以上。现有标准化厂房1万平方米,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专业化、工厂化、标准化养蝎科技示范企业。”
日前,在商南县富水镇,两辆满载60吨猕猴桃的货车从商南县佳忆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冷链物流基地驶往广东深圳港,随后发往沙特阿拉伯。佳忆德果业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先后引进金桃、G3、徐香等国内外优质猕猴桃品种,建成标准化猕猴桃示范基地900亩,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果园2000多亩,培养本地猕猴桃专业种植人才100多人,解决富余劳动力300多人,带动288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多元。
“截至目前,我们公司已连续6年向沙特阿拉伯供应猕猴桃,累计出口猕猴桃600多吨,出口总额约1200万元。本年度,公司计划出口沙特阿拉伯200吨高品质金桃猕猴桃。”商南县佳忆德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武说。
近年来,我市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持续拓展特色产业规模量级,食用菌、核桃、板栗、中药材、肉鸡、冷水鱼、烤烟7个特色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一,“柞水木耳”“洛南豆腐”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87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市荣获全国首家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荣誉称号。
“商洛聚焦建设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菌果药畜茶鱼酒’特色产业升级,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三产融合的思路,着力育龙头、延链条、创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精心打造区域品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累计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1个,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食用菌、核桃、板栗、肉鸡、冷水鱼、中药材等绿色农产品规模居全省第一。”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洪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