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仁和社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文章字数:1381
  本报讯 (通讯员 田艳 禹 爽 李奇阳)“当年正是因为张吴两家都退了一步才有了如今的‘六尺巷’,大家静下心来想想,在座的是不是相识几十年了,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住在一起都是缘分,让他一米又如何?”近日,在柞水县乾佑街道仁和社区党二小区调解室,柞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晓宁语重心长地说。在矛盾双方思想有所松动之时,调解人员趁热打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使双方放下7年之久的积怨,邻里和解,达成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
  今年以来,仁和社区面对辖区人员结构复杂,流动人口多,邻里纠纷也呈现触点多、“燃点”低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经验,围绕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思想,将“六尺巷”智慧融入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下的“六步”调解、“五治”融合工作机制,情理法并用,推动矛盾纠纷从源头化解,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仁和社区实施“六步”调解法,激活基层自治动力。成立信访工作室,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同志组建接访队伍,全面了解诉求、厘清是非曲直、理性分析研判,切准矛盾的根源、焦点。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积极咨询专业律师,梳理息讼解纷逻辑,辨别是非对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诠释法律法理。动员有威望、明事理、善调解的“五老”人员参与调解,积极劝导当事人以理性和包容的态度看待问题,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感动“身边人”。充分发挥民警、律师和法律明白人的专长优势,把来信来访、人民调解司法救助等工作紧密结合,为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引导矛盾双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有理让三分”,通过积极入户做思想工作,引导矛盾双方做到进而有度,退而有节,争取矛盾化解、利益平衡,邻里关系更加和谐。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全面收集、梳理、分析、汇总各类矛盾纠纷并分流调度,对已化解纠纷开展跟踪回访,有针对性地提供后续服务,进一步消除心理隔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仁和社区积极探索集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于一体的“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聚焦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对网格内村民全覆盖、全方位动态管理和服务。建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红黑榜”等自治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民知情大会制度,坚持“自治、自理、自建、自享”治理模式,培育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努力形成健康文明的乡土文化。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聘请法律顾问,将法治工作融入民间纠纷调解和村民自治等村级事务管理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室、远教平台等有效载体,探索出一条以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村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形成“以德解纷”的基层治理体系;积极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儿媳”等评比活动,学习身边“见义勇为”事迹,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等先进典型,推动道德引领、规范约束功能,为成功化解各类信访矛盾奠定坚实基础。用好“片长掌上通”APP和微信群等信息化载体,积极推进“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依托智慧网络平台,综合运用电话、网络等“非接触式”排查方式,做强数据信息来源采集,收集上报网格排查事件,将原本较为隐蔽的家庭纠纷、碎片分散的邻里纠纷录入系统,进行规范处置,实现了辖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