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政务服务提质效 营商环境再优化
山阳县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章字数:1710
  本报通讯员 张亚男 陈 飞
  近年来,山阳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理念,聚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示范县目标,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原则,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效能,创新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将惠民利民落到实处,企业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整合政务资源 实现“一窗通办”
  “之前住院报销得准备好多材料、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来政务大厅一次性提交所需材料,一次申请一次办成,大大节约了时间。”正在办理医保住院报销的陈先生说。
  据政务大厅医保窗口工作人员介绍,随着医保业务办理的不断精进,好多手续都简化了。比如,异地转诊备案,从需要持县级医院开具的转诊备案单到医保窗口办理备案手续,到如今单独设立备案热线电话,群众只需提供患者身份证号码、医院名称、入院时间、初步诊断,就可以实现线上备案、即时办结,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一窗通办”源于政务资源整合。山阳县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建设,深化“一站式”集成服务,整合设立七大综合服务专区,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一厅集成“零距离”。
  据了解,山阳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手机APP、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的投入使用,使“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目标基本实现。
  目前,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窗口单位33家、进驻事项792项,年均接待办事群众23万余人次,受理各类业务20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9.9%以上。
  压缩办理时间 提供帮办代办
  “以前办理企业注册登记,耗时不说,仅房屋安全鉴定这一项就需要花一笔不少的费用。如今,企业登记实行全程电子化办理,申请人在微信搜索‘陕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小程序,注册并登录账号,填写并上传相关信息,经线上审核通过后完成电子签名,持经营场所产权证明及场所安全承诺书到窗口打印领取营业执照,全程电子化,到窗口办理企业登记不超过1小时,真的是太方便了。”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的王女士开心地说。
  山阳县将市监、卫健等12个部门划转的220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到审批局集中实施,细化审批事项608项,平均材料压减率65%、时间压缩率87%。设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窗,梳理整合“一件事一次办”审批业务103项,完善办事指南并上传各类电子表单1108份,审批窗口年均受理各类业务1.5万件。
  通过压缩时限、联合审批等措施,企业登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告知承诺制行政许可事项全流程开办时间压减至0.5个工作日,最短1个小时完成企业开办。
  山阳县印发《山阳县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实施方案》,重新梳理县、镇(街道)、村(社区)帮办代办服务事项72项,组建帮办代办团队320人,先后为300余家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全县年均新增市场主体2000余户,实有市场主体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提升服务质效 解决急难愁盼
  2024年以来,山阳县持续在政务服务领域迈出改革新步伐,将“全为群众一件事”当作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目标,营造阳光透明的营商环境,真正把事办进企业和群众心坎里。
  山阳县扎实开展“三免一帮”服务,常态化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着力解决办不成事的“疑难杂症”问题,通过主动服务、靠前指导,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导办、服务引导、一次性告知、资料预审、容缺受理等全流程服务;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外国人等特殊群体,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配置,优化服务环境,实行“零障碍”畅通办、“零等候”即时办、“零距离”就近办等适老适残服务,真正将“办不成事”变成“办得成事”。
  山阳县扎实开展“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累计提出整改措施32条、解决问题38个,真正做到减环节、减材料、提效率。《“一把手”坐窗口政务服务零距离》这一案例入选商洛市2023年审批服务典型案例。
  山阳县坚持12345一个号码对外,提供全天候服务,多渠道、全口径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政策咨询、求助、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贴心、暖心、热心服务。政务服务中心日均接收市12345便民热线工单30余件,总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9.9%。热线工单处理荣获陕西省政务服务热线创新发展案例二等奖。修订完善窗口工作人员“十要十不准”规定,严格落实“七个一”标准,不断规范窗口服务行为。下茬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的现象,倒逼窗口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