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文章字数:1047
本报讯 (记者 张雯靓 通讯员李鑫晗)2月8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去年以来,我市聚焦粮食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化病虫监测预警,狠抓植物检疫,推进统防统治,深化技术服务,优化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等生物灾害危害得到防控,全市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据了解,我市现设立病虫害监测点106个,配置了高空灯、黑光灯、性诱及自动化监测设备,实行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密切监测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发布预警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2024年,我市开展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18次,上报周报表54期次,发布病虫情报77期、植保信息172条,长期预报准确率88%以上,中短期预报准确率93%以上。
我市通过开展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专项调查和外来入侵病虫普查,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现外来入侵病虫5种。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全市实施产地检疫60741亩、食用菌菌种435吨,签发调运植物检疫证书204份,备案检疫证书 539份,实施调运检疫4250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严格市场执法,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18家,复检种子1780吨,大宗农作物种子持证率100%。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市县联合建立粮食、经济作物等病虫害防控示范点,集中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实施统防统治。强化物资保障,用好中央和省病虫防治专项资金,提前储备防控药剂和器械,确保病虫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全市认定2个“四星级”和3个“三星级”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填补了我市无星级服务组织的空白,提升了专业化防治能力和水平。全市开展粮食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526.51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 53.3%,绿色防控覆盖率56.94%。挽回粮食损失6.74万吨,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围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突出重大病虫和关键技术,我市开展植保技术宣传推广及农业植物检疫主题宣传活动。“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活动,培训人员2.6万人次,编印发放宣传资料6.5万份。通过媒体平台发布植保短视频30多个。开展全市农药使用调查,农药使用量较2023年降低0.82%,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
按照服务农业生产要求,我市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完成了主要粮食作物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木耳有害生物调查及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主持完成的“马铃薯两减一增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获陕西省农技推广成果奖。编制发布2项市级地方标准,申请立项市级地方标准3项,为植保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我市现设立病虫害监测点106个,配置了高空灯、黑光灯、性诱及自动化监测设备,实行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相结合,密切监测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发布预警预报,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2024年,我市开展重大病虫发生趋势会商18次,上报周报表54期次,发布病虫情报77期、植保信息172条,长期预报准确率88%以上,中短期预报准确率93%以上。
我市通过开展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专项调查和外来入侵病虫普查,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现外来入侵病虫5种。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全市实施产地检疫60741亩、食用菌菌种435吨,签发调运植物检疫证书204份,备案检疫证书 539份,实施调运检疫4250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严格市场执法,检查种子经营门店118家,复检种子1780吨,大宗农作物种子持证率100%。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市县联合建立粮食、经济作物等病虫害防控示范点,集中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组织实施统防统治。强化物资保障,用好中央和省病虫防治专项资金,提前储备防控药剂和器械,确保病虫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全市认定2个“四星级”和3个“三星级”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填补了我市无星级服务组织的空白,提升了专业化防治能力和水平。全市开展粮食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526.51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 53.3%,绿色防控覆盖率56.94%。挽回粮食损失6.74万吨,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围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突出重大病虫和关键技术,我市开展植保技术宣传推广及农业植物检疫主题宣传活动。“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活动,培训人员2.6万人次,编印发放宣传资料6.5万份。通过媒体平台发布植保短视频30多个。开展全市农药使用调查,农药使用量较2023年降低0.82%,用药水平进一步提升。
按照服务农业生产要求,我市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完成了主要粮食作物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木耳有害生物调查及关键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主持完成的“马铃薯两减一增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获陕西省农技推广成果奖。编制发布2项市级地方标准,申请立项市级地方标准3项,为植保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