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添彩
文章字数:2719
初春的商洛,阳光透过云层,温暖了大地,万物逐渐开始苏醒。春节假期最后一天,2024—2025全国中学生排球区域联赛总决赛在商洛火热开赛。来自东北、京津冀、鲁豫鄂、华东、闽湘赣、西北、西南、粤琼桂8大赛区的41支队伍如期赴约,142场比赛让城市为之沸腾,也为商洛市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活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4年以来,商洛市体育系统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将体育赛事培育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排球之城、中国赛事名城”的部署,坚持“体育+”思路,积极推动体旅文商农融合发展,努力提升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育赛事在商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轮番上演,点燃了城市的激情,也为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赛营城,提升城市美誉度
从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等10余场次国际赛事成功举办,到洲俱杯篮球冠军赛等100余场次大型体育赛事陆续上演,再到太极拳、篮球等1000余场次全民健身活动……一系列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市民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更让商洛这座秦岭深处的城市声名远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以赛营城,在康养之都看见美丽中国。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提升赛事承载能力。经过多方努力,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落户市体育运动中心院内,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建设1座三层综合训练馆,满足乒乓球、排球、手球、举重、拳击、力量训练、少儿培训等功能,实现一馆多用、一馆多能。建设1座运动员公寓,建有标间232间、套间28套,设置会议中心、出征大厅、宴会厅、健身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水疗中心等功能区,配套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及300辆机动车停车位。
此外,我市在丹凤县棣花古镇建设“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和中华龙舟训练基地,其中排球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排球比赛馆1座、包含10块训练场地的训练馆1座和附属功能用房。在该镇丹江水域建设中华龙舟训练基地,配套建设码头、船坞、看台等配套设施,满足训练、比赛要求。依托棣花古镇体育文化产业园,利用现有研学基地的食宿设施,可保障1200人集训、比赛需求。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5年三个基地建成后,将作为“一带一路”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世界中学生室内排球锦标赛、中华龙舟比赛举办地。通过三个基地建设,提升赛事承载能力,推动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
以赛兴业,释放发展新活力
一项项运动遍地开花、一座座场馆拔地而起、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赛事点燃一座城。
“以前来商洛旅游,主要是看山看水,现在还可以看比赛,体验运动的乐趣,感觉更有意思了。”来自西安的游客周先生对商洛的赛事旅游赞不绝口。
培育体育产业,释放市场发展活力。2023年,我市成立市级体育产业公司,经过一年试运营后,为更好发挥体育产业公司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2024年将其与市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合并,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提升专业化办赛能力。在全市中心城区建成17个全民健身示范亭,其功能集体彩宣传销售、科学健身指导、赛事活动举办、便民利民服务于一体,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推动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体育彩票销售额连年攀升,2024年体彩销售2.55亿元,同比增长16.37%,创历史新高,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资金。
我市坚持“体育+”融合发展理念,以2024年举办的沙排U19世锦赛为例,落实赞助单位22家,争取赞助资金4930万元,专用品、设备和服务赞助价值951.8万元,门票收入106.9万元,体育赛事招商和门票销售均创造了我市新纪录。赛事期间,中心城区住宿业同比增长150%,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商场、超市销量同比增长15%以上。
2024年以来,我市借助品牌赛事吸引企业参与赛事、投资赛事,达成赛事赞助超过6000万元,实现了以赛引流、以赛促旅、以赛招商,持续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和赛事经济活力。
为了充分发挥市县体校作用,积极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我市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在中小学开展排球、足球、篮球、武术、舞蹈、轮滑等项目训练;在市太极拳馆开办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康养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8期,为期5个月,培训人数1000余人;开展龙舟、滑雪等项目培训,培养1283名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9778人,超过每千人2.8名的标准。通过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国康养之都”建设蓄势赋能。
以赛惠民,提升城市幸福感
每天清晨,丹江河畔,有一群人沿着健身步道散步或慢跑,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公园里,锻炼的队伍正在悄然形成,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打球,还有的在器械上健身;中心广场上,老人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洋溢着欢声笑语。
如今,体育越发深刻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不断擦亮城市“健康底色”,提亮百姓“幸福成色”。
“以前下班就宅在家里看电视,现在经常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散步,感觉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比以前好多了。”市民吴女士笑着说。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市加大场馆供给,补齐体育设施短板,建成商州群众运动公园,总体布局为“一桥两广场五个运动片区”,建设19块篮球、足球、沙滩排球等球类运动场地,主门户区、儿童游乐场和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对原有健身步道全面改造,同时满足8项体育运动和老中青幼四类人群体育健身休闲需求。
通过招商方式,我市已启动实施市游泳馆建设,于2025年建成投用。高标准改造提升了丹江公园12公里塑胶健身步道;为城区20多个口袋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室外多功能健身场地21块,建成适儿化、适老化多功能健身社区10余处。建成丹凤县健康运动主题公园、棣花体旅融合三产示范园、山阳滨河运动公园、洛南县抚龙湖国家级垂钓基地,加快推进商南县城北体育运动公园、镇安金台山体育运动公园、柞水云山湖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完成39个村(社区)体育健身器材配送工作,各县区“七个一”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通过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夯实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为群众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体育“热”起来,全民“动”起来。我市坚持每年组织举办全民健身大拜年、迎三八健步走、城市骑行、社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体育健康行“五进”、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日、气排球联赛、干部职工工间操比赛等群众性赛事活动百余场次。2024年以来,市县区已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130多场次,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目标,壮大了健身人群,激发体育服装、体育用品销售及体育培训等市场活力。
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体育赛事,不仅点燃了商洛这座城市的激情,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商洛将坚持“赛事+”理念,以赛引流、以赛聚人、以赛促旅、以赛招商,多样化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发文体旅融合业态和产品,开辟赛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全力推动“赛事流量”向“发展增量”拓展。
2024年以来,商洛市体育系统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将体育赛事培育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打造“国际排球之城、中国赛事名城”的部署,坚持“体育+”思路,积极推动体旅文商农融合发展,努力提升体育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育赛事在商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轮番上演,点燃了城市的激情,也为商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赛营城,提升城市美誉度
从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U19世界锦标赛等10余场次国际赛事成功举办,到洲俱杯篮球冠军赛等100余场次大型体育赛事陆续上演,再到太极拳、篮球等1000余场次全民健身活动……一系列高水平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市民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更让商洛这座秦岭深处的城市声名远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以赛营城,在康养之都看见美丽中国。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提升赛事承载能力。经过多方努力,国家排球训练基地综合训练中心落户市体育运动中心院内,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建设1座三层综合训练馆,满足乒乓球、排球、手球、举重、拳击、力量训练、少儿培训等功能,实现一馆多用、一馆多能。建设1座运动员公寓,建有标间232间、套间28套,设置会议中心、出征大厅、宴会厅、健身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水疗中心等功能区,配套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及300辆机动车停车位。
此外,我市在丹凤县棣花古镇建设“一带一路”国家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和中华龙舟训练基地,其中排球训练基地项目建设排球比赛馆1座、包含10块训练场地的训练馆1座和附属功能用房。在该镇丹江水域建设中华龙舟训练基地,配套建设码头、船坞、看台等配套设施,满足训练、比赛要求。依托棣花古镇体育文化产业园,利用现有研学基地的食宿设施,可保障1200人集训、比赛需求。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5年三个基地建成后,将作为“一带一路”青少年排球高水平训练基地、世界中学生室内排球锦标赛、中华龙舟比赛举办地。通过三个基地建设,提升赛事承载能力,推动赛事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
以赛兴业,释放发展新活力
一项项运动遍地开花、一座座场馆拔地而起、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赛事点燃一座城。
“以前来商洛旅游,主要是看山看水,现在还可以看比赛,体验运动的乐趣,感觉更有意思了。”来自西安的游客周先生对商洛的赛事旅游赞不绝口。
培育体育产业,释放市场发展活力。2023年,我市成立市级体育产业公司,经过一年试运营后,为更好发挥体育产业公司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2024年将其与市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合并,聘请职业经理人团队,提升专业化办赛能力。在全市中心城区建成17个全民健身示范亭,其功能集体彩宣传销售、科学健身指导、赛事活动举办、便民利民服务于一体,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推动体育彩票高质量发展,体育彩票销售额连年攀升,2024年体彩销售2.55亿元,同比增长16.37%,创历史新高,为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积累了资金。
我市坚持“体育+”融合发展理念,以2024年举办的沙排U19世锦赛为例,落实赞助单位22家,争取赞助资金4930万元,专用品、设备和服务赞助价值951.8万元,门票收入106.9万元,体育赛事招商和门票销售均创造了我市新纪录。赛事期间,中心城区住宿业同比增长150%,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商场、超市销量同比增长15%以上。
2024年以来,我市借助品牌赛事吸引企业参与赛事、投资赛事,达成赛事赞助超过6000万元,实现了以赛引流、以赛促旅、以赛招商,持续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和赛事经济活力。
为了充分发挥市县体校作用,积极推动体教融合发展,我市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在中小学开展排球、足球、篮球、武术、舞蹈、轮滑等项目训练;在市太极拳馆开办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康养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8期,为期5个月,培训人数1000余人;开展龙舟、滑雪等项目培训,培养1283名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9778人,超过每千人2.8名的标准。通过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中国康养之都”建设蓄势赋能。
以赛惠民,提升城市幸福感
每天清晨,丹江河畔,有一群人沿着健身步道散步或慢跑,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公园里,锻炼的队伍正在悄然形成,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打球,还有的在器械上健身;中心广场上,老人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洋溢着欢声笑语。
如今,体育越发深刻地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不断擦亮城市“健康底色”,提亮百姓“幸福成色”。
“以前下班就宅在家里看电视,现在经常和朋友一起打羽毛球、散步,感觉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比以前好多了。”市民吴女士笑着说。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市加大场馆供给,补齐体育设施短板,建成商州群众运动公园,总体布局为“一桥两广场五个运动片区”,建设19块篮球、足球、沙滩排球等球类运动场地,主门户区、儿童游乐场和生态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并对原有健身步道全面改造,同时满足8项体育运动和老中青幼四类人群体育健身休闲需求。
通过招商方式,我市已启动实施市游泳馆建设,于2025年建成投用。高标准改造提升了丹江公园12公里塑胶健身步道;为城区20多个口袋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室外多功能健身场地21块,建成适儿化、适老化多功能健身社区10余处。建成丹凤县健康运动主题公园、棣花体旅融合三产示范园、山阳滨河运动公园、洛南县抚龙湖国家级垂钓基地,加快推进商南县城北体育运动公园、镇安金台山体育运动公园、柞水云山湖健身步道等项目建设。完成39个村(社区)体育健身器材配送工作,各县区“七个一”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通过体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夯实了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为群众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
体育“热”起来,全民“动”起来。我市坚持每年组织举办全民健身大拜年、迎三八健步走、城市骑行、社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体育健康行“五进”、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日、气排球联赛、干部职工工间操比赛等群众性赛事活动百余场次。2024年以来,市县区已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130多场次,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目标,壮大了健身人群,激发体育服装、体育用品销售及体育培训等市场活力。
充满魅力和希望的体育赛事,不仅点燃了商洛这座城市的激情,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商洛将坚持“赛事+”理念,以赛引流、以赛聚人、以赛促旅、以赛招商,多样化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发文体旅融合业态和产品,开辟赛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赛道,全力推动“赛事流量”向“发展增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