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引擎驱动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857
本报讯 (通讯员 钱晓东)2月6日,笔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了解到,2024年,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文章,推动全市金融平稳运行,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为商洛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强化窗口指导,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组织开展2024年商洛市“四优同步”金融专项行动,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同步推进存量贷款盘活与增量贷款提质;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同步推进政策工具使用精准与信贷重点支持加力;持续优化金融助企利民,同步推进信贷服务产品创新与综合融资成本压降;持续优化金融要素保障,同步推进银企融资对接畅达与金融兴产强县下沉。制定商洛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重大货币金融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四个一”规划、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措施等,系统完善和延展运用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全周期业务链条与创新性工作路径”,促进全市金融总量稳定增长,有力支持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 1905.76亿元,较年初增加167.95亿元,同比增长9.6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各项存款平均增速1.75个和3.36个百分点;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094.48亿元,较年初增加97.54亿元,同比增长9.7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79个和2.18个百分点。
强化工具运用,信贷结构加快优化。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银行加大对绿色低碳、制造业、普惠小微、涉农等领域的信贷投入。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加大对特定行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和精准滴灌。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持续开展绿色项目库建设,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深入实施,促进金融机构提升普惠养老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市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33.25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12亿元,为全市抽水蓄能、清洁能源等行业领域提供了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引导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余额19.98亿元,有效对接全市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3+N”主导产业,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优势土特产、全域旅游业等金融服务,赋予了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绿含量”“生态化”。
强化产品创新,金融服务质效提升。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和应用“生态价值贷”“灾后重建贷”“文旅贷”等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一链一行”“行长+链长”机制作用,汇集推送8批次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产业链企业及平台名单信息,推动产业链企业信息和项目融资对接,市级重点项目、生态康养项目、秦创原科技项目贷款递增且授信转化率得以提升,按季度监测和引导扩大对抽水蓄能、文旅康养、碳汇交易等项目的信贷投放。截至2024年底,全市30个重点项目获得银行授信312.94亿元、贷款余额75.91亿元,21个市级重点文旅康养项目获得银行授信10.13亿元、贷款余额9.41亿元,45个秦创原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项目获得银行贷款授信31.83亿元,贷款余额17.74亿元。健全完善信贷服务“回应回复回访”工作流程,推动信贷普惠服务提质增效。截至2024年底,全市民营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房地产贷款余额分别为472.31亿元、210.10亿元、189.61亿元、49.96亿元、78.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8%、23.34%、24.9%、10.02%、0.71%。
强化部门协同,政策合力效应增强。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联合市科技局制定印发《商洛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融资工作措施》,综合发挥“秦信融”平台以及商洛市县“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四优同步”金融专项行动等功能与作用,助力深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工作。协同参与发改部门有关专题调研、座谈等,就“生态贷”产品创新、“生态银行”职能定位、“绿色项目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赋能增值等工作事项和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协力促成商洛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结合信贷指标评估,配合财政部门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引导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扩大“乡村振兴批量贷”等新型银担业务,促进涉农经营主体增信获贷,截至2024年底,全市银担在保贷款665笔23.88亿元。实施“惠农支付服务点”提质增效工程,指导涉农银行机构做好“查缴转取汇”金融服务,整合居民医保、社保、电商、财政补贴、贷款发放、金融宣传等其他金融服务,全市共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586个,累计办理惠农取款业务20.32万笔1.71亿元。
强化窗口指导,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组织开展2024年商洛市“四优同步”金融专项行动,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同步推进存量贷款盘活与增量贷款提质;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同步推进政策工具使用精准与信贷重点支持加力;持续优化金融助企利民,同步推进信贷服务产品创新与综合融资成本压降;持续优化金融要素保障,同步推进银企融资对接畅达与金融兴产强县下沉。制定商洛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重大货币金融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四个一”规划、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措施等,系统完善和延展运用金融支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全周期业务链条与创新性工作路径”,促进全市金融总量稳定增长,有力支持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截至2024年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 1905.76亿元,较年初增加167.95亿元,同比增长9.6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各项存款平均增速1.75个和3.36个百分点;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094.48亿元,较年初增加97.54亿元,同比增长9.7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79个和2.18个百分点。
强化工具运用,信贷结构加快优化。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推动银行加大对绿色低碳、制造业、普惠小微、涉农等领域的信贷投入。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加大对特定行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和精准滴灌。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供给。持续开展绿色项目库建设,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低碳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深入实施,促进金融机构提升普惠养老金融服务水平,探索构建养老金融发展长效机制。截至2024年底,全市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33.25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12亿元,为全市抽水蓄能、清洁能源等行业领域提供了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引导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余额19.98亿元,有效对接全市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3+N”主导产业,持续优化新型城镇化、优势土特产、全域旅游业等金融服务,赋予了乡村振兴和县域发展“绿含量”“生态化”。
强化产品创新,金融服务质效提升。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和应用“生态价值贷”“灾后重建贷”“文旅贷”等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一链一行”“行长+链长”机制作用,汇集推送8批次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产业链企业及平台名单信息,推动产业链企业信息和项目融资对接,市级重点项目、生态康养项目、秦创原科技项目贷款递增且授信转化率得以提升,按季度监测和引导扩大对抽水蓄能、文旅康养、碳汇交易等项目的信贷投放。截至2024年底,全市30个重点项目获得银行授信312.94亿元、贷款余额75.91亿元,21个市级重点文旅康养项目获得银行授信10.13亿元、贷款余额9.41亿元,45个秦创原科技企业融通创新示范项目获得银行贷款授信31.83亿元,贷款余额17.74亿元。健全完善信贷服务“回应回复回访”工作流程,推动信贷普惠服务提质增效。截至2024年底,全市民营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房地产贷款余额分别为472.31亿元、210.10亿元、189.61亿元、49.96亿元、78.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8%、23.34%、24.9%、10.02%、0.71%。
强化部门协同,政策合力效应增强。人民银行商洛市分行联合市科技局制定印发《商洛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融资工作措施》,综合发挥“秦信融”平台以及商洛市县“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四优同步”金融专项行动等功能与作用,助力深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融资工作。协同参与发改部门有关专题调研、座谈等,就“生态贷”产品创新、“生态银行”职能定位、“绿色项目库”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赋能增值等工作事项和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协力促成商洛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结合信贷指标评估,配合财政部门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引导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引导扩大“乡村振兴批量贷”等新型银担业务,促进涉农经营主体增信获贷,截至2024年底,全市银担在保贷款665笔23.88亿元。实施“惠农支付服务点”提质增效工程,指导涉农银行机构做好“查缴转取汇”金融服务,整合居民医保、社保、电商、财政补贴、贷款发放、金融宣传等其他金融服务,全市共建成“惠农支付服务点”1586个,累计办理惠农取款业务20.32万笔1.7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