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非遗文化闹新春 文明新风润万家
本报通讯员 夏泽梅 朱春凌 韩 英
文章字数:1119
    媒婆闹春

  锣鼓喧天辞旧岁,非遗文化贺新春。2月9日下午,镇安县大坪镇红旗村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以“非遗传承贺新春、文明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展演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活动现场,镇安剪纸、面花、竹编、铜艺等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吸引众多村民驻足体验。剪纸艺人巧手翻飞,一幅幅精美的窗花跃然纸上;面花师傅精雕细琢,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令人赞叹;竹编艺人手指灵活,编织出一个个精巧实用的竹篮竹筐;铜艺匠人敲打锤炼,打造出一件件精美的铜器工艺品。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展示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乡愁记忆,村民们纷纷参与其中,亲手体验非遗制作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艺演出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伴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舞狮表演《祥狮贺春》闪亮登场,矫健的舞狮时而腾空跳跃,时而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传统舞蹈《明月和尚度柳翠》则以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故事,带领观众领略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现场还设置了灯谜竞猜、法治宣传等互动环节,参与的村民既能赢取新春福礼,又能学习法律知识,寓教于乐,深受欢迎。
  “这些年,县委、县政府给村上修了文化广场,配发了锣鼓、狮子、龙和旱船,让我们传承非遗文化的信心倍增。”退休教师陈维学激动地说,“在今年的活动中有19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承担起了舞龙舞狮的重任,让我们倍感欣慰,感到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舞龙作为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自身也是对此非常感兴趣。”学生常悦怡兴奋地表示,“利用这次寒假的时间,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的舞龙表演活动。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据悉,本次展演活动将持续至正月十六(2月13日),覆盖红旗村、庙沟村、园山村等多个场地。每天17时,各村将上演舞龙舞狮、花灯巡游等传统节目;非遗手工艺体验区全天开放,供村民近距离感受匠人匠心。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大坪镇党委书记邹专表示,“我们举办这场活动,正是为了让非遗火起来,让文明动起来。比如镇安剪纸、面花、铜器这些技艺不仅是手艺,更是乡愁。通过这样的展演,既吸引年轻人传承文化,又让村民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养。未来我们将加大非遗传承力度,打造文化品牌,让大坪镇成为有根有魂的文明之乡。”
  此次“非遗传承贺新春、文明新风进万家”展演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坪镇必将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明风尚盛行的美丽乡镇,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