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回家就业 有滋有味
—— 洛南县推动家门口就业
文章字数:895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2月7日上午,在陕西省洛南县保安镇仓圣社区,一场曲艺联欢会正在手工非遗街区上演。在舞台旁边的草编店,甘淑芳一边做着草编,一边陶醉地听着陕北民歌。
  “现在,每天听听小曲、唱唱戏,时不时还能看场表演,工作的时候就来店里做几个草编补贴家用,这日子别提有多美了。”她高兴地说。
  2019年,甘淑芳住进了仓圣社区,作为易地搬迁户,她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的工作。
  “楼下就有草编店,做一个玩具能挣20元,一天能挣80元,很轻松。工作之余,还可以顾着家里,特别方便。苦了几十年,现在终于能享福了!”甘淑芳说。
  从谋生到乐业,在洛南县,有3万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开发手工非遗街区,更是让3000多名像甘淑芳一样的群众每年增收6000元,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当日上午11时,在洛南县体育场,一场新春招聘会正在举行,聚集了本地企业34家、外地企业137家,7500个岗位虚位以待。57岁的朱增明,看中了本地一家罐头厂的工作。
  “每天140元,管吃住,活简单轻松,这条件不赖。”朱增明就与招聘人员互留了联系方式,年后就去上班。
  “不管年纪多大,人就是要找个事情干!”闲不下来的朱增明说。这几年来,家乡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尤其是“大龄岗”的增多,让他找工作不愁:“现在,我的生活特别充实,日子一天天变好。”
  近年来,洛南县人社局服务经济发展,为当地重点企业招工3000多人,培育认定社区工厂27个、就业帮扶基地45个,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好就业、就好业。
  与朱增明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岭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3岁的叉车工白撑柱。年轻时,他一直在海南打工,后来听说家门口开办了一家企业,就在去年过年时回家乡“考察”,并顺利地就了业。
  “公司看我考了叉车工证,也不在意我年纪,直接就录用了,这点让我没想到。”现在,他每月收入6500元,公司管一日三餐,日子越过越好。
  “在外地打工时,每天都想着回家团聚,可离家实在太远了。现在好了,每天都能看到家人,每天都在过年!”白撑柱笑呵呵地说。
  新的一年,白撑柱希望自己的工资再涨一涨,孩子能顺利考入心仪的大学,他说:“也希望更多的同乡能回来走一走、看一看,有更多的岗位让他们留在家乡。”(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赵泽众 孙铭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