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春节
文章字数:2273
小时候,最先进入过年状态的除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就是婆婆了。每年过年,婆婆都要提前很多天准备各种食材,她可以一整天在伙房里忙碌,卤菜、剁肉馅、煮腊肉……
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在我记忆里,每年团年饭上蒸盆子里的鸡蛋饺子皮都是我妈烙的。她烙鸡蛋饺子皮时,我和表弟、大表哥都会守在旁边,盼着她“失手”,这样一来,烙坏的鸡蛋皮只能给我们吃了。我妈大概是知道我们的心思,我们在旁边看一会儿,她就会故意“失手”几次,让我们一人吃一个烙坏了的鸡蛋皮。
我们的春节是五家人一起在婆婆的小院子里过。每年都是我和表弟、婆婆我们三个睡在伙房里面那间小卧室,那间卧室最暖和,因为卧室门口就是一个地炉。大年三十前一天,婆婆就会在地炉上蒸上团年桌上最重要的菜——蒸盆子。我和表弟在睡觉前,会把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放在头下面,枕着那个属于我们的“崭新的明天”进入梦乡。大人们说新衣服要大年初一穿,可是小孩子们等不及,我们都是大年三十就穿上了新衣服。为了穿新衣服,我们会早早地起床。
偶尔我们也会因为玩烟花炮仗把新衣服烫一个小洞,尽管极力掩饰,依然逃不过大人们的火眼金睛,他们会说:“让你们初一再穿新衣服,不信,非得大年三十穿,看吧!衣服烫了一个洞!”可是,即使是初一早上穿新衣服,还是会把衣服烫一个洞,我们的新衣服总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洞。烟花炮仗得玩到正月十五呢!衣服上的洞早晚都会有,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在我成为大人以后,我不纠结新衣服会被烟花烫一个洞的问题,每年我都会在大年三十这天早早地给儿子穿上新衣服。
即使在新年,新的东西也会变旧,新旧总是在一瞬间。新衣服上的洞无法避免,无法避免自然无需避免。
大人们过年是为了团聚,小孩子过年是为了嬉闹。大年三十那天,婆婆会很早地起床准备下午的团年饭。我们盼着团年,婆婆盼着团聚。下午四点多,幺姨父用烟头点燃早已摆放在院子里的鞭炮,鞭炮声结束后,我们的团年饭就正式开始了。婆婆依旧会多摆一双碗筷,望着堂屋正中央外爷的黑白相片喊一声:“老头子,我们团年了哦。”
凉菜吃得差不多了,婆婆就会从伙房端来那盆蒸了一天一夜的蒸盆子,上面铺满了鸡蛋饺子,鸡蛋饺子下面藏着蒸得软烂的莲藕、胡萝卜、腊肉,还有一整只鸡。这是团年饭上最重要的菜,也是最耗费精力的一道菜,里面的各种食材都是婆婆精挑细选的。婆婆去世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蒸盆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没有人学会婆婆的手艺,或许是少了那耐心的地炉慢蒸,或许是缺了那份精心调配的用心,又或许,是婆婆带着那份在岁月流转中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的味道一起远行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快乐的,小孩子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玩到半夜,因为我们要守岁呢。姨父们就围坐在一起,喝茶、吃瓜子、看春晚,看完春晚还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春晚“点评”,讨论着哪个节目好,哪个小品有意思,这种点评通常会持续到初一或者初二。我妈和我几个姨另起一桌打麻将,偶尔还指使我们,给她们剥芦柑、端茶倒水。过年期间,这种指使都是需要付“酬劳”的,有时候五毛,有时候一块。为了得到“酬劳”,我和表弟争着抢着为她们搞好服务。我们自然是愿意的,五毛钱可以买一盒炮呢。
每年过年把表弟逗哭,是表哥们的乐趣,偶尔也会把我逗哭。表弟沙哑的哭声,表哥们爽朗的笑声飘荡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小盒子装的鞭炮,五个孩子人手一把玩具枪,是我们过年的标配。虽然我是女孩,但我也会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给自己买一把玩具枪,再买很多包五颜六色的子弹。二表哥的枪法最准,他能站在院子另一头的伙房门口精准地打碎堂屋门口的路灯。
晚上,婆婆拉路灯开关的绳子,发现灯不亮了,拿起手电筒一看,才发现灯泡都碎了。婆婆一边吵着一边去卧室抽屉里翻找新的灯泡,“一个个的,手真欠啊!这么高的灯泡怎么都能打碎!”婆婆端来凳子,让幺姨父站上去,装上新的路灯。然后严厉地警告我们:“再打坏灯泡,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婆婆的路灯是保住了。
我们又研究出新的玩法,把鞭炮放在玩具枪的枪口上,点燃鞭炮,再开枪,鞭炮就能随着子弹一起发射出去。如果胆子再大点,点燃鞭炮等几秒再开枪,鞭炮就会在空中爆炸,这可是惊心动魄的玩法,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把控时间的能力。初一早上,我和表弟趁着三表哥上厕所,拿着枪,点燃了鞭炮,在厕所外面的墙洞上往里面开了一枪,鞭炮就从墙洞上发射进了厕所。几秒钟后,厕所里面传出来鞭炮的爆炸声和三表哥歇斯底里的怒骂声。我和表弟拔腿就跑,三表哥怒气冲冲地回到家,刚走进铁门就大吼:“彭潺潺、叶佩佩!你们两个给我滚出来!”其实,鞭炮是我放的。但是,我和表弟都被三表哥揍了,我哭了,表弟哭了。三表哥也哭了,因为鞭炮掉进茅坑,爆炸的那一瞬间,茅坑里的屎炸在了他身上,那是他过年的新衣服。
婆婆安慰三表哥说:“没事,你这是沾财气了,要发财了!”
如今,我们五个都已成为大人,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打闹嬉戏,表哥们也不会再把我和表弟逗哭了。院子里的春节,儿时的欢笑和打闹,像是被风揉碎的残梦,散落在记忆的深谷,再难捡拾,再难拼凑……
多年以后,当生命的烛火渐熄,我将如一片枯叶飘落。我也会像婆婆那样,干瘪的身体里游离着一丝似有若无的气息,与这个世界作最后的告别。离别那一刻,世界或许会在眼前渐渐模糊,意识如轻烟般飘散。我想,我会看见一条白茫茫的隧道,隧道的另一头是那扇生锈的红色铁门,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我的归来。穿过铁门,是我魂牵梦萦的院子,院子里一切如旧,紫色的吊床还在,婆婆用来擦脸的芦荟依旧茂盛,苹果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星星点点。婆婆穿着那件白色碎花衬衣,从伙房走出来,笑着喊道:“佩佩回来了啊!”
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在我记忆里,每年团年饭上蒸盆子里的鸡蛋饺子皮都是我妈烙的。她烙鸡蛋饺子皮时,我和表弟、大表哥都会守在旁边,盼着她“失手”,这样一来,烙坏的鸡蛋皮只能给我们吃了。我妈大概是知道我们的心思,我们在旁边看一会儿,她就会故意“失手”几次,让我们一人吃一个烙坏了的鸡蛋皮。
我们的春节是五家人一起在婆婆的小院子里过。每年都是我和表弟、婆婆我们三个睡在伙房里面那间小卧室,那间卧室最暖和,因为卧室门口就是一个地炉。大年三十前一天,婆婆就会在地炉上蒸上团年桌上最重要的菜——蒸盆子。我和表弟在睡觉前,会把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放在头下面,枕着那个属于我们的“崭新的明天”进入梦乡。大人们说新衣服要大年初一穿,可是小孩子们等不及,我们都是大年三十就穿上了新衣服。为了穿新衣服,我们会早早地起床。
偶尔我们也会因为玩烟花炮仗把新衣服烫一个小洞,尽管极力掩饰,依然逃不过大人们的火眼金睛,他们会说:“让你们初一再穿新衣服,不信,非得大年三十穿,看吧!衣服烫了一个洞!”可是,即使是初一早上穿新衣服,还是会把衣服烫一个洞,我们的新衣服总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洞。烟花炮仗得玩到正月十五呢!衣服上的洞早晚都会有,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在我成为大人以后,我不纠结新衣服会被烟花烫一个洞的问题,每年我都会在大年三十这天早早地给儿子穿上新衣服。
即使在新年,新的东西也会变旧,新旧总是在一瞬间。新衣服上的洞无法避免,无法避免自然无需避免。
大人们过年是为了团聚,小孩子过年是为了嬉闹。大年三十那天,婆婆会很早地起床准备下午的团年饭。我们盼着团年,婆婆盼着团聚。下午四点多,幺姨父用烟头点燃早已摆放在院子里的鞭炮,鞭炮声结束后,我们的团年饭就正式开始了。婆婆依旧会多摆一双碗筷,望着堂屋正中央外爷的黑白相片喊一声:“老头子,我们团年了哦。”
凉菜吃得差不多了,婆婆就会从伙房端来那盆蒸了一天一夜的蒸盆子,上面铺满了鸡蛋饺子,鸡蛋饺子下面藏着蒸得软烂的莲藕、胡萝卜、腊肉,还有一整只鸡。这是团年饭上最重要的菜,也是最耗费精力的一道菜,里面的各种食材都是婆婆精挑细选的。婆婆去世后,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蒸盆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没有人学会婆婆的手艺,或许是少了那耐心的地炉慢蒸,或许是缺了那份精心调配的用心,又或许,是婆婆带着那份在岁月流转中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的味道一起远行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快乐的,小孩子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玩到半夜,因为我们要守岁呢。姨父们就围坐在一起,喝茶、吃瓜子、看春晚,看完春晚还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春晚“点评”,讨论着哪个节目好,哪个小品有意思,这种点评通常会持续到初一或者初二。我妈和我几个姨另起一桌打麻将,偶尔还指使我们,给她们剥芦柑、端茶倒水。过年期间,这种指使都是需要付“酬劳”的,有时候五毛,有时候一块。为了得到“酬劳”,我和表弟争着抢着为她们搞好服务。我们自然是愿意的,五毛钱可以买一盒炮呢。
每年过年把表弟逗哭,是表哥们的乐趣,偶尔也会把我逗哭。表弟沙哑的哭声,表哥们爽朗的笑声飘荡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小盒子装的鞭炮,五个孩子人手一把玩具枪,是我们过年的标配。虽然我是女孩,但我也会拿着大人给的压岁钱,给自己买一把玩具枪,再买很多包五颜六色的子弹。二表哥的枪法最准,他能站在院子另一头的伙房门口精准地打碎堂屋门口的路灯。
晚上,婆婆拉路灯开关的绳子,发现灯不亮了,拿起手电筒一看,才发现灯泡都碎了。婆婆一边吵着一边去卧室抽屉里翻找新的灯泡,“一个个的,手真欠啊!这么高的灯泡怎么都能打碎!”婆婆端来凳子,让幺姨父站上去,装上新的路灯。然后严厉地警告我们:“再打坏灯泡,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婆婆的路灯是保住了。
我们又研究出新的玩法,把鞭炮放在玩具枪的枪口上,点燃鞭炮,再开枪,鞭炮就能随着子弹一起发射出去。如果胆子再大点,点燃鞭炮等几秒再开枪,鞭炮就会在空中爆炸,这可是惊心动魄的玩法,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和把控时间的能力。初一早上,我和表弟趁着三表哥上厕所,拿着枪,点燃了鞭炮,在厕所外面的墙洞上往里面开了一枪,鞭炮就从墙洞上发射进了厕所。几秒钟后,厕所里面传出来鞭炮的爆炸声和三表哥歇斯底里的怒骂声。我和表弟拔腿就跑,三表哥怒气冲冲地回到家,刚走进铁门就大吼:“彭潺潺、叶佩佩!你们两个给我滚出来!”其实,鞭炮是我放的。但是,我和表弟都被三表哥揍了,我哭了,表弟哭了。三表哥也哭了,因为鞭炮掉进茅坑,爆炸的那一瞬间,茅坑里的屎炸在了他身上,那是他过年的新衣服。
婆婆安慰三表哥说:“没事,你这是沾财气了,要发财了!”
如今,我们五个都已成为大人,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打闹嬉戏,表哥们也不会再把我和表弟逗哭了。院子里的春节,儿时的欢笑和打闹,像是被风揉碎的残梦,散落在记忆的深谷,再难捡拾,再难拼凑……
多年以后,当生命的烛火渐熄,我将如一片枯叶飘落。我也会像婆婆那样,干瘪的身体里游离着一丝似有若无的气息,与这个世界作最后的告别。离别那一刻,世界或许会在眼前渐渐模糊,意识如轻烟般飘散。我想,我会看见一条白茫茫的隧道,隧道的另一头是那扇生锈的红色铁门,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等待着我的归来。穿过铁门,是我魂牵梦萦的院子,院子里一切如旧,紫色的吊床还在,婆婆用来擦脸的芦荟依旧茂盛,苹果树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星星点点。婆婆穿着那件白色碎花衬衣,从伙房走出来,笑着喊道:“佩佩回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