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胜利村的蜕变之路
本报通讯员 宋选源 黄 菁
文章字数:1109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驻村帮扶工作承载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使命,责任重于泰山。自2023年起,柞水县委办驻村工作队来到下梁镇胜利村,从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到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再到贴心入微的为民服务,每一项举措都紧紧围绕着民生福祉,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胜利村徐徐铺展开来。
  产业转型,点燃致富新引擎
  “在这香菇棚里干活,活儿不算累,一个月能挣好几千元,还能照顾家里,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啦!”近日,胜利村村民邓宗平一边在大棚里熟练地为香菇浇水,一边说。
  柞水县委办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胜利村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党支部+集体主导+村民参与”的发展模式。他们实地考察、反复论证,成功盘活村里闲置的大棚,引入香菇种植技术。为确保种植户掌握科学种植方法,工作队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和种植大户到村里就大棚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指导。
  如今,胜利村已建成4个香菇大棚,菌袋数量超过3万袋,8户村民参与香菇种植产业,人均年增收1.5万多元。曾经无人问津的闲置大棚,如今成了村民的“致富摇篮”,小小的香菇,点燃了村民致富的新希望。
  多方联动,筑牢乡村发展根基
  走进胜利村的鲈鱼养殖棚,一排排养殖桶整齐排列,鲈鱼在水中欢快游动,养殖户张万红正忙着投喂饲料,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在南京市高淳区对口帮扶柞水县联络组的牵线搭桥下,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成功争取到江苏帅丰集团捐赠的5000尾鲈鱼苗和250公斤养殖饲料,同时还获得了专业的养殖技术指导。
  此外,工作队积极与县农业农村、交通、水利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到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胜利村淡水养殖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水毁道路维修及椿树沟300米产业路工程、三组截水坝工程等。目前,已建成5个淡水养殖大棚、300米产业路和1座截水坝,不仅改善了养殖基地的面貌,还让76户260人的饮水质量得到提升。这些举措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坚实基础,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情系百姓,暖心服务践初心
  “感谢你们大冷天还来看我,夏天帮我修好了灶房屋顶,冬天又送来米和油,太贴心了!”五保户祝能友拉着驻村工作队员的手,激动地表达着感激之情。
  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柞水县委办与胜利村之间不仅是帮扶关系,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队制定“为民办事服务”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入户关怀真情送暖”等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定期联系、常态帮扶等方式,深入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健康、子女就业上学、医疗保障及家庭收入等情况,为他们送去政策关怀和生活物资,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目前,工作队已梳理并成功解决8件民生实事,走访慰问胜利村脱贫户及监测户164户1565人,发放物资164套,真正把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